【聖言啟航】痳瘋最苦豈在痳瘋 | 痲瘋病聖經稱呼

2018年2月9日星期五【聖言啟航】痳瘋最苦豈在痳瘋聖言啟航乙年常年期第六主日梁展熙痳瘋最苦 豈在痳瘋刊於:澳門《號角報》2018年2月9日聖經中所謂的「痳瘋」,究竟是一種甚麼樣的病呢?與今天我們在病理學上所講的「痳瘋」,又是否一樣?今天我們所講的痳瘋病,學名「漢生病」,取名於發現了此病致病源痳瘋桿菌的挪威醫學家漢生(GerhardHenrikArmauerHansen)。

簡言之,此病表徵是肢體末端皮膚失去色素開始變白,並因發炎而生出濃泡,然後皮膚和骨架等漸漸扭曲變形,變白腫起的皮膚漸漸像鱗片般脫落。

不過,此病實其實對人體尚有肉眼看不見的侵害,如體內黏膜(如呼吸道、眼部等)發炎濃腫,各路神經末梢受損以致失去痛感,無法感知損傷而易被其它細菌感染等。

至於聖經中的痳瘋(或譯:癩病),指的並不單是上述的漢生病。

細心讀一遍處理癩病問題的《肋》第十三章,大家就發現,聖經中癩病來由,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瘡癤(2-8節)、癩瘡(9-17節)、瘡泡(18-23節)、火燒灼傷後的水泡和傷痕(24-28節)、生癬(29-39節),頭瘡(40-44節)。

足見聖經中所稱的癩病,雖然可能包括我們今天病理學上的痳瘋,但其實是籠統地稱呼所有肉眼看得見的皮膚問題。

聖經對癩病的定義之廣,甚至可見於以下例子。

在《肋》第十三章的最後部分(47-59節),更把「衣服或皮革,或紡織或編織的布,或任何皮製的器具上,有了發綠或發紅的斑痕」,稱為『癩病的跡象』(見49節)。

另外,若果這些病微一旦遍佈全身,病人反而成了潔淨的(13節)。

然而,從《肋》第十三章的規定來看,聖經是有把出現病徵和確診患病區分開來。

那麼,《肋》是如何確診癩病的呢?一般來說,就是把疑似患者隔離七天,若病情減輕,即不視作癩病人;若病情不變,再隔離七天;若病情惡化,則即時確診。

立時,病人即被視為不潔,「都應該穿撕裂的衣服,披散頭髮」。

而且,他要「邊行邊叫:『不潔!不潔!』⋯⋯既是不潔的,就應離群獨處,在營地之外住宿」。

換言之,因為這個病,他被流放,他不配有家人,沒資格有朋友,連基本群體的保護也沒有。

一以貫之,一個人從疑似患上這病開始,他就與世隔絕,聽天由命。

確診以後,他唯有自生自滅。

整個過程中,沒有希望可言,沒有人可以施以援手,沒有醫治,因為他們根本不許接觸任何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群本來就已習慣自己沒有希望的病人之中,有一個在耶穌身上看到得救的希望,看到重投人群之中,做回一個正常人的希望。

於是,「耶穌動了慈心,就伸出手觸摸他」,並使他痊癒。

可是,由於癩病是可傳染的,而此事卻為人所知。

人們以為接觸了癩病人的耶穌,有感染癩病的可能。

因此,「耶穌因此不便公然入城,只好留在城外荒野之地」。

換言之,耶穌為了讓被社會拋棄了邊緣人重新為社會所接納,甘願自己成了被社會所拋棄的邊緣人。

保祿宗徒在給格林多城基督徒的信中寫道:「你們要效法我,如同我效法了基督」。

上述的耶穌行動,要效法的確不易。

可是,在近代天主教會中,卻有這樣的一位聖人。

他的名字也許並不是每位讀者都聽過:達米盎神父(PaterDamiaan;見插圖)。

他是一位來自比利時的耶穌聖母聖心會神父。

出生於1840年,在他卅三歲時自願請求派往夏威夷莫洛凱島的痳瘋病隔離區傳教、護理、安慰和安葬痳瘋病人。

也許,在出發前,他已預料到自己也有受感染的一天。

由於政府沒有為這痳瘋病隔離區作任何規劃,達米盎神父要攀山涉水才能進入當地。

患者只能靠自己以甜蔗葉等植物弄好遮頭之地。

他的長上曾嚴格要求他:「不要觸碰他們。

不要讓他們觸碰你。

不要與他們同食」。

從衛生的角度講,這要求是完全合理的。

但對達米盎神父來說,他就辦不到。

每天活在他眼前的,有逾千個痳瘋病人,而且當中有不少是孤兒。

他怎能不為死者做降福,怎能不擁抱病弱的,怎能不為受了傷的包紮,怎能安慰哀傷的人?最終,他降福了、觸碰了、擁抱了、安慰了那些身、心、靈都出問題的人。

達米盎神父曾在一封信中寫道:「至於我,我讓自己成為與痳瘋病人一起的痳瘋病人,以求為基督賺取所有人。

因此,我在宣講時,我一般會說:『我們痳瘋病人⋯』⋯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