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與人來往,情感淡漠是一種什麼心理? | 情感淡漠

情感淡漠、彷彿是情緒“色盲”,生活在一個黑白世界,並伴有社 ...首頁>Club>你髮香散得匆忙2020-07-1705:09不想與人來往,情感淡漠是一種什麼心理?872回覆列表1#壹點靈有些人好像很難感知別人的情緒和感受,甚至連自己有情緒時也難以辨識和表達,情感淡漠、彷彿是情緒“色盲”,生活在一個黑白世界,並伴有社恐、社交回避等表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述情障礙”。

述情障礙不是一種精神疾病,分為先天型(原發性述情障礙)和後天型(繼發性述情障礙)兩種。

先天型屬於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跟遺傳基因、腦部結構或兒童早期受到的忽視養育有關;後天型則是由心理困擾、創傷引起,或是抑鬱症、自閉症等的併發症,是一個階段性的狀態,經過調整有恢復的可能。

所以這些人不是刻意冷血,而是“不能”——沒有能力去辨識或表達自己&他人的情緒。

不是不會愛,而是怕再次受到傷害由於先天型的述情障礙很難改善,目前研究還無法提供顯著有效的解決方案,這群與情感世界失聯的人,往往要經過專業的治療和漫長的訓練,才能取得些許好轉。

所以我們在這裡主要討論“後天型述情障礙”。

其實很多人,表面看似性情寡淡,但他們過去可能是情感充沛、共情能力很強的人,只不過由於各種原因,他們關閉了這個能力。

比如,有些人經歷過嚴重的創傷體驗:分手、離婚、家人離世、重大的自然災難或原生家庭的暴力、虐待等,他們會突然感到一陣“麻木”,對感覺失去了原有的控制力,用“情感隔離”的防禦機制把自己包裹起來,有效地隔絕外界的痛苦體驗,之後神情也會變得淡漠,甚至會用歡快愉悅的語調來講述這段經歷。

有些人對錶達情感有過不太順利的經驗,比如試著安慰一個沮喪難過的朋友,結果自己被勾起了傷心回憶,悲傷像開閘的洪流一般將自己迅速吞沒;勸阻一個正在火冒三丈的人消氣,但對方卻調轉矛頭拿你開涮;向朋友表達自己被誤解忽視的感受,結果讓對方陷入深深的自責和內疚,怎麼都安慰不好.....似乎每次真情實意地表達或想要幫忙,都會把自己搭進去弄得一身傷,慢慢的他們覺得情緒是一個負擔,也不再接收別人傳遞過來的情緒。

還有些人患有精神疾病,也會與述情障礙相關聯。

比如,自閉症患者群體中,約有50%的人有述情障礙。

抑鬱症、創傷後應激障礙、軀體形式障礙、精神分裂症等也有可能產生述情障礙。

在某些情況下,述情障礙甚至是患上這些疾病的徵兆。

那麼述情障礙大致會有哪些表現?我們如何判斷自己或身邊人可能就是述情障礙?以下可參考:識別、表達不同的情緒感到困難,對他人面部的表情不敏感難以在軀體感覺和情緒之間做出區分思維模式相對固定,對造成某些情緒的源頭感到難以理解想象活動或白日夢減少,缺乏對內心世界的關注,基本上只關注外部世界的資訊邏輯思維很好,行事作風偏於理性對身體感覺過度敏感,可能伴有慢性、常年的疼痛感覺自己不會愛了,不輕易被感動,跟他人相處總感覺隔了一堵牆,很難信任別人在某些場合會故意假裝出一些合理的情緒反應,讓自己表現得像個“正常人”符合三條以上就要引起注意了哦~如何走出述情障礙的困局?方法一:學會識別情緒、貼標籤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學習更多表達情緒的詞彙,而不僅是停留在模糊的“舒服”和“不舒服”之間。

有時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麼,正是因為我們不能準確地命名它。

所以,參考專業的心理學書籍或者論壇,我們可以蒐集到很多形容情緒的詞彙,記錄下來在日常生活中隨身攜帶。

一旦察覺自己有情緒波動時便拿出來看一看,尋找列表上有哪些可以準確形容自己當下心情的詞語。

通過這樣不斷地練習,我們便會內化這項技能,越來越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方法二:寫日記、看小說有研究表明,堅持記日記可以顯著提高對情緒的感知能力。

當然一開始的時候,很可能寫成流水賬,但堅持一段時間,寫到後面就會逐步細化自己對外界的察覺,能用一些更有感覺的文字將內心表達出來。

讀小說也一樣,它會讓你代入到某個特定的情境中,當下的內心反應會有一些情緒語言與之對應,讀小說還能鍛鍊第一人稱“我”的敘事能力。

還有機會接觸表達類藝術的朋友,可以嘗試繪畫、音樂、戲劇表演等,來增加自己和內心世界打交道的機會,在體驗過程中不斷嘗試向外表達自己所感受到的事物。

方法三:回溯創傷事件,必要時尋求諮詢師幫助有原生家庭或其他創傷經歷的朋友,可以試著追溯一下,在久遠的記憶中是否存在有自己情緒失聯的事件,找到後重新體驗那個場景,讓情緒流動起來。

比如曾經一位述情障礙患者,在諮詢師的引導下回顧了自己的過去,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