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結果的解讀-惡性腫瘤的檢查 | 腫瘤 染色

惡性腫瘤的最後診斷需依靠直接從病灶部位採樣(切片或手術切取之腫瘤組織),染色後在顯微鏡下做病理組織學檢查,並藉以作為進一步治療的憑藉。

臨床上,一般 ... 概論DIY健康檢查血液的一般檢查血型檢查放射線檢查肝膽道胰的功能檢查糖尿病痛風的檢查腎功能的檢查胃腸道的檢查高血壓動脈硬化檢查性感染症的檢查甲狀腺及過敏反應檢查炎症標記的檢查皮膚及眼球試驗惡性腫瘤的檢查心電圖及肺功能檢查其他  惡性腫瘤的檢查惡性腫瘤的最後診斷需依靠直接從病灶部位採樣(切片或手術切取之腫瘤組織),染色後在顯微鏡下做病理組織學檢查,並藉以作為進一步治療的憑藉。

臨床上,一般是透過影像學檢查(X光、超音波、CT、MRI等)和內視鏡檢查等,來推斷腫瘤病灶的所在,然後用穿刺或鑷夾來採取病灶組織做病理生檢。

但是,這些檢查很麻煩又費時,常給患者帶來痛苦與不安,因此醫師通常會先為患者安排血液和尿液的各種檢查。

*病理組織學檢查(病理檢查)以臟器、組織、細胞等形態變化為依據所進行的檢查,稱之為病理組織學檢查。

一般概分為三類:病理解剖(對病屍之檢驗)、外科病理檢查(透過手術或穿刺採取組織的活體切片組織檢查)及細胞學檢查(根據脫落細胞團的變化所做的檢查)。

*活體穿刺切片用類似注射器的長針刺入體內或臟器內,取出細長組織條,或用強力負壓吸出組織的方法。

只用針刺,不必大費周章地切開皮膚及臟器,大幅減輕患者的痛苦。

但必須注意,穿刺深部柔軟臟器(肝、腎)時,要慎防內出血。

*細胞診斷、組織學檢查(組織診斷)將黏膜表面剝離的細胞(黏膜、痰等)塗於玻片(抹片)上,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以檢出不正常或疑似癌的細胞,稱為細胞學診斷(正確名稱為剝落細胞診斷)。

抹片細胞學檢查因取樣容易,病人也不痛苦,因此近來被廣泛用於子宮頸癌或肺癌的大量篩檢及早期防治。

以細胞學檢查發現可疑細胞但又無法確診的情況並不少見,此時必須做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否為癌症。

近年來,細胞學已發展為一獨立的診斷醫學,其可靠性很高。

但在習慣上,一般認為細胞學檢查的結果不能作為治療的依據,除非臨床上有困難,仍需要進一步施行病灶穿刺或開刀採取標本做病理組織學的最後檢查確診。

最近,結合內視鏡與超音波檢查可以直接從可疑部位採取腫瘤細胞或組織來做細胞學或組織病理學檢查,顯著提高了診斷的精確度。

<組織病理學檢查的功用包括:鑑定腫瘤的種類、分化程度、惡性度(Grade);腫瘤的大小、侵犯的範圍、淋巴轉移、遠處器官轉移(Stage);開刀的適當性及完整性;以及治療的效果等。

在具有相當規模的醫院裡,惡性腫瘤的治療通常由集合各專科的醫療團隊來負責,在治療前後,會透過所謂的聯合討論會來討論病情,以取得各科專家的認同。

再這個會議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為再次確認腫瘤的組織病理學變化。

另外,若病人轉院時,該院的醫師在開始給病人做重大治療時,亦有責任調閱先前的檢查資料(尤其是組織病理切片),以作為治療的依據。

常規的組織病理學檢查,是將組織以福馬林液固定後,由病理醫師切取具有代表性之組織作成臘塊,用切片機切成很薄之切片,以H&E染色後,置於光學顯微鏡下檢查。

有時在開刀中急於要知道腫瘤之大概變化,可做快速冰凍檢查,約在三十分內即可得到報告。

組織病理學檢查除了一般的顯微鏡鏡檢外,常需利用特殊化學染色、螢光染色、免疫化學染色、分子生物技術,甚至電子顯微鏡等來幫助診斷,相當耗時耗力。

*腫瘤標記檢查由胚胎性細胞或腫瘤細胞所分泌的特殊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因為首先由腫瘤組織中被分離出來,且與特定腫瘤有密切關係,因此被稱為腫瘤標記。

當病人罹患惡性腫瘤(癌症)時,這些特定物質在血液、尿液以及癌變的組織中,可能會大量增加。

因此,檢查這些特定物質,對診斷癌症非常有幫助。

除了血液的檢測外,做組織病理學檢查時,也常利用免疫化學染色技術來研究腫瘤組織中特定腫瘤標記的表現,作為診斷時的參考。

目前常用的腫瘤標記不下三、四十種,但並非每一種腫瘤標記之特異性及敏感性均很可靠,因此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對其正式應用於診斷有相當嚴格的規範。

(審訂者註:大部分的檢查在台灣也不被列為健康保險的給付項目。

)這些檢查的意義有下列三種。

觀察高危險患者的病情經過腫瘤標記不只是在癌症患者可呈陽性反應,健康人或非癌症病人也有可能呈陽性反應。

因此,此檢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