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内胚窦瘤 | 陰道內胚竇瘤

阴道内胚窦瘤是主要发生于婴幼儿阴道,内胚窦瘤可发生在卵巢、外阴、阴道和宫颈,阴道内胚窦瘤可能起源于胚胎细胞,肿瘤呈息肉状或质脆的脑髓样或葡萄状肿 ...百度首页网页新闻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文库百科首页历史上的今天百科冷知识图解百科秒懂百科懂啦秒懂本尊答秒懂大师说秒懂看瓦特秒懂五千年秒懂全视界特色百科数字博物馆非遗百科城市百科恐龙百科多肉百科艺术百科科学百科用户蝌蚪团热词团百科校园分类达人百科任务百科商城知识专题权威合作合作模式常见问题联系方式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已投票0阴道内胚窦瘤编辑锁定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认证。

阴道内胚窦瘤是主要发生于婴幼儿阴道,内胚窦瘤可发生在卵巢、外阴、阴道和宫颈,阴道内胚窦瘤可能起源于胚胎细胞,肿瘤呈息肉状或质脆的脑髓样或葡萄状肿物。

早期病例可无症状。

随着肿瘤的发展,可出现无痛性异常阴道流血、尿布有血染或阴道排液。

就诊科室内科,妇科多发群体婴幼儿常见发病卵巢、外阴、阴道和宫颈常见症状无痛性异常阴道流血、尿布有血染或阴道排液专家解读肿瘤的中西医治疗掌握科学的治疗手段,积极的生活方式,肿瘤不再是不可治的。

科普中国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本词条认证专家为吴令英丨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肿瘤审核袁光文丨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肿瘤审核疾病概况科普文章目录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鉴别诊断5治疗6预后基本信息就诊科室内科,妇科多发群体婴幼儿常见发病部位卵巢、外阴、阴道和宫颈常见症状无痛性异常阴道流血、尿布有血染或阴道排液阴道内胚窦瘤病因病因不明。

阴道内胚窦瘤可能起源于胚胎细胞,Norris称它为中肾癌。

据推测此瘤可能是在生殖细胞迁移的决定期缺乏胚胎的组织导体,结果导致生殖细胞错位进入阴道上段所致。

阴道内胚窦瘤临床表现阴道检查可发现阴道内息肉状质脆的新生物,无蒂,直径最大可达10厘米,基底部多位于上段阴道后壁,有10%~15%来自宫颈。

恶性度高。

根据临床阴道出血排液症状,阴道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测定阳性可诊断。

对阴道内新生组织,在婴幼儿期出现者,应做活体组织检查确诊。

阴道内胚窦瘤检查免疫组化可测定AFP,测定血清AFP可用于同阴道其他肿瘤进行鉴别,以及作为监测治疗效果和肿瘤复发的指标。

1.影像学检查(1)B超检查可显示阴道内肿块的大小、形状等,但阳性率不高。

(2)CT检查可显示阴道有占位病变及膀胱、直肠、淋巴结或远处器官是否有转移。

(3)MRI检查MRI提供的图像比CT和B超更精确、全面。

可更好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范围,能够准确地显示肿瘤的边缘,还能了解肿瘤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软组织的对比性优于CT检查。

2.膀胱镜检查可以显示膀胱及尿道是否被肿瘤侵犯。

3.阴道镜检查无论影像学检查结果是否阳性,对于婴幼儿无明显诱因的阴道流血,应行阴道镜检查。

可见起源于阴道壁的外生性、质脆肿物。

行阴道检查及阴道镜检查时发现肿物应行组织活检。

阴道内胚窦瘤鉴别诊断在病理上内胚窦瘤易与透明细胞癌、网状的Sertoli-Leydig肿瘤及阴道葡萄状肉瘤相混淆。

可通过抗淀粉酶PAS阳性小体、Schiller-Duval小体及免疫组化AFP阳性等特点鉴别。

1.透明细胞肿癌来自米勒管上皮。

透明细胞肿癌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

平均发病年龄48~58岁,几乎所有的病例都大于25岁。

透明细胞肿癌中的良性极少见、交界性比较少见。

典型症状为食欲减退、肌无力、多尿、烦渴等。

2.阴道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葡萄状肉瘤)为中胚层起源的恶性肿瘤,较少见。

通常发生于婴幼儿,90%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临床特点是有阴道出血或阴道口出现从阴道内伸出的息肉样肿物。

阴道内胚窦瘤治疗1.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肿瘤切除、根治性全阴道切除或盆腔内脏清除术。

保守性手术应至少行部分阴道切除术,单纯的肿瘤切除即使采用有效的化疗也不可能防止局部复发。

血清AFP的水平是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用指标。

2.化学治疗(1)EBP方案依托泊苷(第1~5天),博莱霉素(第1~2天),顺铂(第1~5天)。

(2)VBP方案长春新碱(第1~5天),博莱霉素(第1~5天),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