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型人格障礙 | 依賴型人格障礙治療

1、這是一種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患者缺乏獨立性,經常感到自己無助,無能和缺乏精力,害怕被人遺棄,將自己的 ...依賴型人格障礙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依賴型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對親近與歸屬有過分的渴求,這種渴求是強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與真實的感情無關。

依賴型人格的人寧願放棄自己的個人趣味、人生觀,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

依賴型人格的這種處世方式使得他越來越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

由於處處委曲求全,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壓抑感,這種壓抑感阻止著他為自己干點什麼或有什麼個人愛好。

這些患者不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獨自作決定,則需要被人反覆指導和做保證;有時他們甚至聽任別人為他們選擇職業、住所、朋友或作出重大決定。

這種過分依賴導致他們難以獨自開始做一件事;他們竭力避免獨處,如不得已獨處時也感到不舒服,孤獨和無助。

他們一心害怕被別人拋棄,當親密關係終結時,感到異乎尋常地絕望。

由於將自己依附於他人,這類患者也容易遭到因受批評和不理會所傷害。

有時他們明知道別人是錯誤的,也要迎合別人的意思;為討別人的喜歡,他們情願做不令人愉快或降低自己身份的事情。

這種情形導致他們的社會關係局限於他們依賴的少數人,如果從事高度獨立性的工作,對他們而言就非常困難。

  目錄1個性特徵2表現特徵3形成原因4治療方法個性特徵1、這是一種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患者缺乏獨立性,經常感到自己無助,無能和缺乏精力,害怕被人遺棄,將自己的需求依附於他人,過分順從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

2、當與他人的親密關係終結時有被毀滅的體驗,有一種將責任推給他人來對付逆境的傾向。

患者對親近和歸屬有過分的渴求。

這種渴求是強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與真實的情感無關。

3、他們會寧願放棄自己的個人興趣,人生觀,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

這種處世方式使得他越來越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

4、由於處處委曲求全,他們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壓抑感,從而使他漸漸放棄自己的追求和愛好。

  表現特徵依賴型人格障礙是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人格障礙。

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將依賴型人格的特徵定義為:1、深感自己軟弱無助,總是感覺「我真可憐」。

當需要自己拿主意時,便感到一籌莫展。

2、在沒有從他人處得到大量的建議和保證之前,不能對日常事務做出決策。

3、讓他人為自己做大多數的重要決定,如在何處生活,該選擇什麼職業等。

4、無意識地傾向於以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5、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幹。

6、缺乏獨立性,很難單獨展開計劃。

7、過度容忍,為討好他人甘願做低下的或自己不願做的事。

8、害怕被他人忽視,明知他人的錯誤也隨聲附和。

9、很容易因為沒有得到讚許或遭到批評而受到傷害。

10、經常被遭人遺棄的念頭所折磨。

11、當親密的關係中止時感到無助或崩潰。

12、獨處時有不適和無助感,或竭盡全力以逃避孤獨。

、如果日常行為中有符合上述狀態中的七項,那麼就很可能患有依賴型人格障礙。

  形成原因依賴型人格源於人類發展的早期。

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他必須依賴他們,總伯失去了這個保護神。

這時如果父母過分溺愛,鼓勵子女依賴父母,不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會逐漸產生對父母或權威的依賴心理,成年以後依然不能自主。

缺乏自信心,總是依靠他人來作決定,終身不能負擔起選擇採納各項任務、工作的責任,形成依賴型人格。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極具代表性。

有一對夫婦晚年得子,十分高興,把兒子視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飛,含在口裡怕化,什麼事都不讓他干,兒子長大以後連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

一天,夫婦要出遠門,怕兒子餓死,於是想了一個辦法,烙了一張大餅,套在兒子的頸上,告訴他想吃時就咬一口。

等他們回到家裡時,兒子已經餓死了。

原來他只知道吃頸前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