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便血了,是大腸癌嗎?醫師解析潛藏的健康危機 | 腸出血會痛嗎
發炎情況嚴重時,會合併發燒或腹痛,通常需以抗生素治療。
憩室亦可能導致出血現象,此時應就醫治療、止血。
【腸道血管異常增生】. 在腸道 ...我便血了,是大腸癌嗎?醫師解析潛藏的健康危機撰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日期:2019年05月21日分類:最新文章圖檔來源:達志AAA如廁時,若發現糞便帶血,不管是看到馬桶內紅通通的,或是擦屁股時衛生紙上有血跡時,心裡總不免會擔憂;到底是痔瘡發作還是癌症警訊?便血又潛藏哪些健康危機?52多歲的阿德,這一個月來大便時經常出血,血量多到整個馬桶都是鮮紅色的,令他心神不寧;鼓起勇氣就診後,所幸只是因為便秘太久所造成的肛裂,不是他擔憂的癌症,因而鬆了一口氣。
但25歲的詩涵就沒那麼幸運了!半年多前她也偶爾出現血便,但沒腹痛,平日飲食正常並沒有特別愛吃燒烤等食物,她自忖家族中沒人罹患過大腸癌,且年紀還輕,因此不以為意。
直到某天出血情況嚴重,加上腹痛難忍、且上完廁所後擦拭時還發現有少許黏液滲出,這才驚覺不對,等就醫後確診已經是大腸癌第三期。
便血情況輕重不一,可能馬桶內都是血,也可能僅在擦拭的衛生紙上看到鮮血。
不論輕重,這些都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現,而且通常表示出血部位是在下消化道,尤其是接近肛門處的病變。
血便有時似「瀝青」 其實消化道出血大多並非以便血來表現,有時會以類似瀝青的「柏油便」來反應消化道出血,很多時候病人甚至根本不知自己糞便中有血液存在,必須經過特別檢驗(化學法或免疫法)才能辨認出糞便中的血液成份,謂之潛血,亦即潛藏於糞便中的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警訊 人體的消化道始於食道或口腔,終於肛門,長達數公尺,以屈氏韌帶(Treitzligament)將之分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
屈氏韌帶約略在小腸的十二指腸和空腸交界處。
上消化道出血通常以柏油便或潛血來呈現,但在食道中若突然大量出血,也可能發生「吐血」的狀況,甚至會有便血出現。
下消化道出血其實大都類似,僅在大腸的後半段(包含降結腸、直腸和肛門)出血,較會以便血呈現。
消化道出血原因很多,可能與癌瘤有關,也可能並非癌瘤導致的出血。
不論如何,都是顯示消化道有病變的警訊,必須盡快接受必要的檢查,將病因釐清,並接受後續處置。
以下介紹消化道出血,特別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 消化性潰瘍是最常見的,包括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
肝硬化導致的食道及胃靜脈瘤出血,在台灣也不少見。
胃癌潰爛也可能出血。
其他病因包括:出血性胃炎、食道胃接合處黏膜撕裂(常因酒後劇烈嘔吐所致)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 【痔瘡或肛裂】 痔瘡或肛裂所造成的血便,自己通常會明顯感受得到,例如好幾天沒上廁所,或者上大號時感覺糞便特別硬。
這類出血狀況以擦拭屁股時,衛生紙上有血居多,或者是糞便的末端會有血,且血色多半為鮮紅色。
肛門口通常也會有疼痛現象。
通常2至3天後,只要便秘情況減輕,出血情況也會隨之消失。
治療上通常使用痔瘡藥,並建議溫水坐浴,若有需要也會開立軟便劑以軟化糞便硬度,促進排便順暢。
不過,肛裂若反覆發生,糞便的細菌容易造成肛門局部膿瘍,甚至產生令人擔憂的肛門廔管。
一旦發生膿瘍,常合併發燒,治療上也較棘手,預防之道為減少便秘的情況發生。
【大腸癌或大腸息肉】 便血原本就是大腸直腸癌可能的徵兆之一,但如果糞便中只夾雜少量的血液,肉眼多半看不出來,所以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針對50至74歲民眾提供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免疫法),若呈陽性反應,則可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查明病因。
不過若是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之高風險族群,建議在40歲就提前做大腸鏡,或是家族中最年輕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發病年齡前10年,就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例如家族中最年輕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發病年齡是40歲,那其他人30歲就可以開始考慮做檢查)。
至於有家族性息肉症候群家族史者,由於可能在25歲前就早發大腸直腸癌,建議青春期過後就先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糞便潛血檢驗結果為陽性者,根據統計,大腸直腸癌的比例約10%、息肉為20%,其他如大腸憩室發炎的機率較低,最多的情形是痔瘡。
由於部份大腸息肉如腺瘤性息肉,日後可能產生癌變而進展為大腸直腸癌,因此若能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便可趁早切除,以避免日後罹癌。
【憩室炎】 憩室就是腸子內的凹槽,原因可分
憩室亦可能導致出血現象,此時應就醫治療、止血。
【腸道血管異常增生】. 在腸道 ...我便血了,是大腸癌嗎?醫師解析潛藏的健康危機撰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日期:2019年05月21日分類:最新文章圖檔來源:達志AAA如廁時,若發現糞便帶血,不管是看到馬桶內紅通通的,或是擦屁股時衛生紙上有血跡時,心裡總不免會擔憂;到底是痔瘡發作還是癌症警訊?便血又潛藏哪些健康危機?52多歲的阿德,這一個月來大便時經常出血,血量多到整個馬桶都是鮮紅色的,令他心神不寧;鼓起勇氣就診後,所幸只是因為便秘太久所造成的肛裂,不是他擔憂的癌症,因而鬆了一口氣。
但25歲的詩涵就沒那麼幸運了!半年多前她也偶爾出現血便,但沒腹痛,平日飲食正常並沒有特別愛吃燒烤等食物,她自忖家族中沒人罹患過大腸癌,且年紀還輕,因此不以為意。
直到某天出血情況嚴重,加上腹痛難忍、且上完廁所後擦拭時還發現有少許黏液滲出,這才驚覺不對,等就醫後確診已經是大腸癌第三期。
便血情況輕重不一,可能馬桶內都是血,也可能僅在擦拭的衛生紙上看到鮮血。
不論輕重,這些都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現,而且通常表示出血部位是在下消化道,尤其是接近肛門處的病變。
血便有時似「瀝青」 其實消化道出血大多並非以便血來表現,有時會以類似瀝青的「柏油便」來反應消化道出血,很多時候病人甚至根本不知自己糞便中有血液存在,必須經過特別檢驗(化學法或免疫法)才能辨認出糞便中的血液成份,謂之潛血,亦即潛藏於糞便中的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警訊 人體的消化道始於食道或口腔,終於肛門,長達數公尺,以屈氏韌帶(Treitzligament)將之分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
屈氏韌帶約略在小腸的十二指腸和空腸交界處。
上消化道出血通常以柏油便或潛血來呈現,但在食道中若突然大量出血,也可能發生「吐血」的狀況,甚至會有便血出現。
下消化道出血其實大都類似,僅在大腸的後半段(包含降結腸、直腸和肛門)出血,較會以便血呈現。
消化道出血原因很多,可能與癌瘤有關,也可能並非癌瘤導致的出血。
不論如何,都是顯示消化道有病變的警訊,必須盡快接受必要的檢查,將病因釐清,並接受後續處置。
以下介紹消化道出血,特別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 消化性潰瘍是最常見的,包括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
肝硬化導致的食道及胃靜脈瘤出血,在台灣也不少見。
胃癌潰爛也可能出血。
其他病因包括:出血性胃炎、食道胃接合處黏膜撕裂(常因酒後劇烈嘔吐所致)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 【痔瘡或肛裂】 痔瘡或肛裂所造成的血便,自己通常會明顯感受得到,例如好幾天沒上廁所,或者上大號時感覺糞便特別硬。
這類出血狀況以擦拭屁股時,衛生紙上有血居多,或者是糞便的末端會有血,且血色多半為鮮紅色。
肛門口通常也會有疼痛現象。
通常2至3天後,只要便秘情況減輕,出血情況也會隨之消失。
治療上通常使用痔瘡藥,並建議溫水坐浴,若有需要也會開立軟便劑以軟化糞便硬度,促進排便順暢。
不過,肛裂若反覆發生,糞便的細菌容易造成肛門局部膿瘍,甚至產生令人擔憂的肛門廔管。
一旦發生膿瘍,常合併發燒,治療上也較棘手,預防之道為減少便秘的情況發生。
【大腸癌或大腸息肉】 便血原本就是大腸直腸癌可能的徵兆之一,但如果糞便中只夾雜少量的血液,肉眼多半看不出來,所以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針對50至74歲民眾提供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免疫法),若呈陽性反應,則可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查明病因。
不過若是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之高風險族群,建議在40歲就提前做大腸鏡,或是家族中最年輕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發病年齡前10年,就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例如家族中最年輕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發病年齡是40歲,那其他人30歲就可以開始考慮做檢查)。
至於有家族性息肉症候群家族史者,由於可能在25歲前就早發大腸直腸癌,建議青春期過後就先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糞便潛血檢驗結果為陽性者,根據統計,大腸直腸癌的比例約10%、息肉為20%,其他如大腸憩室發炎的機率較低,最多的情形是痔瘡。
由於部份大腸息肉如腺瘤性息肉,日後可能產生癌變而進展為大腸直腸癌,因此若能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便可趁早切除,以避免日後罹癌。
【憩室炎】 憩室就是腸子內的凹槽,原因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