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綿的健康危害與台灣現況 | 石綿肺症

根據2014公布的「赫爾辛基診斷與歸因準則」,石綿引起的疾病包括:石綿肺症、胸膜病變(pleural disorders)、惡性間皮瘤、肺癌;喉癌與女性 ...職安議題首頁»職安議題»石綿危害»石綿的健康危害與台灣現況石綿的健康危害與台灣現況2016.02.02文/李俊賢、蕭汎如、鄭雅文、王榮德一、前言石綿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歸類為一級人類致癌物質,已被證實可引發石綿肺症(asbestosis)、間皮瘤(malignantmesothelioma)、肺癌(lungcancer),也可能導致喉癌(laryngealcancer)與卵巢癌(ovariancancer)。

但因為石綿相關疾病的潛伏期達數十年,因果關係很容易被忽視[1]。

鑑於石綿的高度致癌性,歐盟國家已在2005年全面禁用石綿製品,日本與南韓則分別於2006與2009年全面禁用;至2013年底,全球已有超過50個國家全面禁採、禁用石綿。

加拿大原本是石綿礦的生產大國,也在2012年宣布封礦,全面停產。

為了處理環境中仍無所不在的石綿舊建材,許多國家建立環境監測與危害控制的機制,以保護拆除業勞工以及附近居民,避免在拆除舊房舍的過程中受到石綿粉塵暴露。

 有關石綿引起的疾病問題,在社會安全保護機制相對薄弱的美國,自1970年代以來訴訟不斷,但在社會福利機制較完善的歐洲國家,包括德國、英國、法國,則以擴大職業病補償範圍作為因應,以降低訴訟案件[2]。

部分國家,包括日本、南韓,則除了職災補償制度之外,另設置一般民眾公害救濟機制,對職災補償涵蓋範圍之外的受害者提供補償。

 然而,至今仍有不少落後國家,政府為了石綿的表面經濟利益而持續使用石綿,漠視石綿對勞工與民眾的健康危害。

其中,中國是石綿礦產量世界第二高的國家,產量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境內有50處石綿礦場,其中有90%位於西部少數民族區域;中國更是全球第一大石綿使用國,消耗量是第二大國印度的兩倍,且消耗量仍快速上升[3]。

這些仍大量開採與使用石綿的國家,往往宣稱在安全的管理措施之下,使用白石綿是安全的。

但來自中國的流行病學研究已指出,白石綿礦場的礦工與石綿製造業勞工,死於肺癌與呼吸道疾病的比例較一般民眾高出3~4倍;白石綿礦場的礦工,消化道癌症的死亡率也顯著偏高[4];另一個針對1539名白石綿礦工進行的追蹤研究也發現,白石綿的累積暴露量越高,癌症及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也越高[5]。

 在台灣,不僅職業性石綿疾病的認定率相當低落;政府對於無所不在的石綿瓦、石綿板與建築廢棄物,至今未有積極的監測、標示與管理措施;讓無數建築業、裝潢業、拆除業勞工陷於罹癌風險。

又由於未全面禁用石綿,使得含石綿之成品被大量輸入。

中國製建材是否含有石綿,是先進國家進口檢驗部門的稽查重點,但台灣政府仍未重視此問題。

本文簡要介紹石綿的暴露來源及健康危害,接著回顧台灣本土病例、流行病學研究以及石綿暴露與管理現況,最後就石綿健康危害的預防政策提出建議。

 二、石綿暴露石綿是天然礦石,為纖維狀的水合矽酸鹽,可分為「蛇紋石屬」(Serpentine)以及「角閃石屬」(Amphibole)兩大類。

蛇紋石屬只有白石綿(Chrysotile),又稱溫石綿,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石綿;角閃石屬的石綿纖維較長,致癌性也較強,包括青石綿(Crocidolite)、褐石綿(Amosite)等。

石綿具有耐高溫、耐酸鹼、抗腐蝕、耐磨、絕緣等特質,再加上價格相對便宜,因此工業用途廣泛,主要石綿產品可參見表一。

石綿的暴露,可發生在開採、製造、使用與拆除等階段。

依其進入產品之生命週期(lifecycle)至少可區分為四波:第一波石綿危害,是指採礦過程中的石綿暴露,礦工為主要受害者;第二波危害,指的是勞工製造各種石綿產品的職業危害,遍佈於各種使用石綿物質的作業場所;第三波危害,指的是消費者或一般民眾在使用含石綿產品時遭受的暴露;第四波則是指舊屋拆除或改建過程中的職業暴露,拆除石綿瓦、地板與廢棄物清運業的勞工首當其衝。

而不論是在開採、製造、使用、拆除或廢棄物清運過程,石綿粉塵均可能逸散至周遭環境,造成環境污染。

石綿粉塵也可能沾附在工作者的衣服,使同住家人也受到暴露。

 三、石綿的健康危害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早在1977年即將所有類型的石綿,包括白石綿,列為第一類人體致癌物。<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