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不透的疫病,該如何迎戰?瘟疫史教我們的事 | 瘟疫

新冠肺炎讓全球史無前例停工封城,在我們明確意識之前,疾病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一環。

但回顧醫學史,這並不是人類第一場瘟疫大戰,我們不斷尋找各種抗疫手法 ...Skiptocontent首頁新奇發現跨界合作人物訪談關於我們FacebookInstagramYouarehere:Home人物訪談摸不透的疫…摸不透的疫病,該如何迎戰?瘟疫史教我們的事從古至今,人類如何面對疫病?「一覺醒來,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

」新冠肺炎讓全球史無前例停工封城,在我們明確意識之前,疾病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一環。

但回顧醫學史,這並不是人類第一場瘟疫大戰,疾病不時大舉來襲,統一各洲;人類也不斷尋找各種抗疫手法,延續至今。

「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尚仁研究員,梳理歷史切片中人類面對瘟疫的變與不變,提供當前的我們歷史縱深的省思。

疾病統一世界1492年8月3號夜晚,正要從西班牙出航的哥倫布大概沒想到,這趟茫茫的旅程除了即將打破舊世界想像,同時,天花、麻疹、結核病等疾病,也將跟著探險隊「登入」世界彼端。

早在麥當勞、星巴克、好萊塢電影成為「強勢語言」之前,看不見的病毒、細菌已經隨著人類的貿易、戰爭與頻繁遷徙,悄悄「非武力」佔領全球。

這是歷史學者勒華拉杜里(EmmanuelLeRoyLadurie)提出的概念──疾病統一世界。

李尚仁提到,無論是十七、十八世紀黃熱病大流行、十九世紀的霍亂,都能看到病菌跟隨著殖民者、軍隊、貿易商,從原先流行地區往外擴散,許多風土病因此成為全球流行病。

以惡性瘧疾為例,原本盛行於熱帶地區。

由於北美蔗園擴展、勞動人力不足,大量黑奴被運往美洲大陸,帶有瘧原蟲的患者與瘧蚊,便無聲無息地跟隨奴隸登上輪船,跨過大西洋,加勒比海地區一度成為殖民與被殖民者的集體墳場。

疾病全球化下的不平等:洗手是一種特權!疾病全線攻佔世界,但世界真的被疾病「統一/同一」了嗎?看看全球現況,只能說一樣病毒百樣情──面對來勢洶洶的Covid-19,亞洲國家瘋搶口罩、歐美民眾則視戴口罩為趴趴走的病人;有的國家強力封城,也有地區佛系抗疫。

被疾病急速統一的世界,彷彿又劇烈分化。

李尚仁以歷史學者阿諾(DavidArnold)「對統一論的反擊」觀點,進一步說明,懸殊的貧富差距、醫療資源、對抗疾病的能力,導致同一種疾病在世界各地,呈現迥異的影響。

甚至,疾病還可能加劇各國間的分化與不平等!例如,伊波拉病毒大舉肆虐非洲時,死亡率超過七成。

雖然美國、歐洲也有醫療人員在疫區染疫回國的案例,但病毒很快就被這些相對富裕、醫療完善的國家擋下。

「醫療資源造成的疾病差異化,更突顯了貧富差距形成的公衛不平等。

」近期的新冠疫情,再度顯露疾病全球化後的不平等面貌。

「能洗手是特權,說明有自來水;有乾洗手液也是特權,說明你有錢購買它;禁足不出門也是特權,說明你有能力不出門工作。

」一名印度醫師的社群發文陳述出,面對災難衝擊,資源與風險承受度,往往決定了族群、個人遭受的傷害,同時在孤立無援下,進一步加劇原本的不平等處境。

Covid-19衝擊下,印度下令封城,許多鄉村勞工只能徒步數十公里返鄉,甚至有童工命喪途中。

新加坡也傳出移工集體感染,再次暴露開發中國家、經濟弱勢群體,在疫病中往往首當其衝。

圖片來源│iStock隔離、檢疫所、疾管局,都很「老派」對戰瘟疫,抗原PCR檢測、快篩、病毒基因定序是時代新武器,但有更多大家熟悉的抗疫手法,其實相當古老。

1347年黑死病大爆發,瘟疫以地中海西西里島為起點,隨著貿易路線往法國、英國蔓延,奪走歐洲至少1/3人口性命。

此後每隔幾年,瘟疫便捲土重來。

當時地中海城邦認為,瘟疫是被外地人帶進來,拉古薩共和國(位於今日的克羅埃西亞)率先頒布「檢疫」規定。

貿易船隻必須停泊隔離三十天才能上岸,後來又延長為四十天。

今日隔離檢疫(quarantine)的英文,就是源自義大利文的「四十」(quarantagiorni)。

「隔離所」(pesthouse)也在法國亞維儂誕生,教會搭蓋簡單的小木屋,專門收容隔離染病者和可疑病患,阻絕疾病擴散。

另外,義大利城邦開始設置檢疫單位,訂定法令整治城市環境,例如:規定墳墓距離、屍體埋葬深度、監獄人數、進行清潔檢查等等。

地中海城邦一系列的疫病管理,可以說是現代國家介入公共衛生的先驅。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