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 | 瘟疫

瘟疫(英語:Pandemic),也称大流行,是指某种流行病的大范围爆发,其规模涉及多个大陆甚至全球(即全球大流行),并有大量人口患病。

瘟疫中的流行病多 ...瘟疫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關於與「瘟疫」名稱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瘟疫(消歧義)」。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鼠疫的病原體鼠疫桿菌(螢光)瘟疫(英語:Pandemic),也稱大流行,是指某種流行病的大範圍爆發,其規模涉及多個大陸甚至全球(即全球大流行),並有大量人口患病[1][2]。

瘟疫中的流行病多為傳染病,而這種流行病也被稱為「大流行病」或「大流行性疾病」(英語:Pandemicdisease)」[1][3][4]。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瘟疫/大流行的出現應符合下列條件[5]:一種新病原體在人群中出現;病原體可感染人,並能引起嚴重症狀;病原易傳染,特別是在人與人之間傳染。

目錄1字源1.1瘟疫1.2大流行2瘟疫歷史年表3未來的瘟疫3.1快速致死疾病3.2抗藥性3.3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3.4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3.4.1第1型3.4.2第2型3.5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4世界衛生組織的對策5生物武器6參見7參考資料8外部連結字源[編輯]瘟疫[編輯]根據中國古籍著作《集韻》·平聲·魂韻:「瘟,疫也。

」,而唐代作家柳宗元於《永州龍興寺息壤記行文》:「南方多疫,勞者先死。

」,至於瘟疫一詞乃自古沿用至今,最早運用此字的著作,可能為《抱朴子》·內篇·微旨:「經瘟疫則不畏,遇急難則隱形。

」大流行[編輯]大流行一詞,始見《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三國演義·第一回:「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

」近代日本和製漢語對譯西方傳染流行病學(Pandemic)概念後,復廣為東亞文化圈使用。

「流行」依照其字義拆解而來。

一般使用拉丁字母、希臘字母的語言對疾病大流行的稱呼,皆源自希臘文「παν」合併「δήμος」,表示「泛」聯合「人群」,也就是在人群中廣泛流行之意。

瘟疫歷史年表[編輯]主條目:流行病列表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瘟疫,許多都與動物有關,諸如流行性感冒、肺結核、鼠疫、肺炎等,而疾病大流行除了可造成死亡、摧毀城市、政治、國家、瓦解文明,甚至可以殲滅族群、物種,若人類有幸得以控制疫情,則可能更加健全醫療品質、改革制度,進而提升人類福祉。

下表依照時序將歷史上發生之主要瘟疫列為簡表,若需了解各次大流行概況,可參看主條目表中別稱之連結,若需參考各疾病較詳細內容可參看連結。

未來的瘟疫[編輯]快速致死疾病[編輯]伊波拉病毒、拉薩熱、裂谷熱、馬堡病毒、玻利維亞出血熱都具高度傳染性並且能快速致人於死,理論上將可能造成廣大的流行。

然而這些疾病的擴散能力卻也因此受到侷限,患者還不及將病原散布便喪命,加上這幾種疾病都需要近距離接觸才會傳染,至今尚未在全球發生大流行,但基因突變的可能性,將有機會提高它們的蔓延潛力。

抗藥性[編輯]主條目:抗藥性具有抵抗抗生素能力的超級細菌可能使得已獲得控制之疾病再度活躍,醫療專業人員已發現許多結核病的病原,對多種傳統有效的藥物已產生多重抵抗力,使得治療方式日益困難,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英語:Serratiamarcescens)都有類似強力抵抗如萬古黴素等抗生素的現象,並且造成嚴重的院內感染。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編輯]主條目:AIDS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是造成愛滋病的元兇,今日已是全球大流行的疾病之一,國際間目前提出許多計劃企圖壓制這種疾病的傳播,但由於對疾病的認知宣導和衛生的性教育至今無法完善,毒品針頭共用等因素,加上社會普遍歧視患者的惡化,使得罹患人口逐年攀升,每年死亡人數亦持續成長。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編輯]第1型[編輯]主條目: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002年末出現的SARS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力及高致死率的非典型肺炎,由冠狀病毒引起,由於對於新興傳染病的預測和危機意識,國際間透過世界衛生組織連袂決策,在它發生全球性的大流行之前予以遏止,全球最終只有8,096人確診感染,但總死亡人數則達774人,而全球死亡率高達9.56%,部分地區更高於13%。

然而,目前此疾病尚未根除,仍有可能再度引發醫療問題。

第2型[編輯]主條目: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而2019年末開始出現了其變種嚴重特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