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 女性朋友可全面預防的癌症 | 子宮頸癌預防

全民健保自1995年開始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加上六分鐘護一生之宣導下,迄今已將國人子宮頸侵襲癌之發生率及死亡率分別降低四 ...亞東院訊電子報第168期(2013年11月)  『子宮頸癌』女性朋友可全面預防的癌症婦產部婦科魏銘洲主任          全民健保自1995年開始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加上六分鐘護一生之宣導下,迄今已將國人子宮頸侵襲癌之發生率及死亡率分別降低四成及五成。

但依據國健局報告,2012年有669位婦女子宮頸癌死亡,仍居婦女生殖器官之致命榜首。

本院最近發現一位24歲未婚女性,因腎盂發炎、發高燒及月經異常至急診求診,經會診婦產科已是子宮頸癌末期(第四期),腫瘤有八公分大,已擴散至膀胱及轉移至附近淋巴結,雖然積極化學治療及放射線療法,經過一年多,仍因遠端轉移而喪失寶貴之生命。

其實子宮頸癌不但可以預防,亦可在未成為子宮頸癌之前加以診斷治療,百分之百的治癒。

子宮頸癌是什麼     子宮頸是一個介於子宮體和陰道之間的圓柱狀構造,有一段露出到陰道之中,因此醫師以陰道擴張器﹙俗稱鴨嘴﹚打開陰道時,可以看見這一段的子宮頸口的內緣,也就是所謂的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兩種上皮細胞交界處,則正是子宮頸癌常發生的地方。

一般而言,初期的子宮頸癌大都是沒有症狀不會痛的。

正因為如此,使得許多人延誤了治療的時機。

子宮頸癌在臨床上有癌前病變﹙pre-cancerlesion﹚和侵襲性癌症﹙invasivecancer﹚之分,大部分的侵襲性子宮頸癌是從子宮頸癌前病變經過長時間演進而成。

子宮頸癌之危險因子*人類乳突病毒﹙HPV﹚       是發生子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子,目前已知有上百種基因型態,其中可分為低危險性:HPV6和11型,主要造成尖頭濕疣(俗稱菜花);及高危險型:HPV16、18、31、33、39、45、51、52、56、58、59及68型等,可能感染引起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甚至子宮頸癌,其感染途徑是經由性行為或體液接觸傳染。

HPV感染子宮頸後,1年後會自動消失,但少部分持續感染並在之後10至20年間,可發展成子宮頸癌,所以高度致癌危險性HPV感染已經被認為是發生子宮頸癌的必要因子。

台灣地區早期的盛行率調查在一般族群約為9-10%,醫院門診婦女約為12-22%。

 *女性性行為特性       初次性交的年齡和性伴侶人數,是兩個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女性初次行為的年齡過早。

根據研究顯示,如以23歲以後才初次性交,罹患子宮頸癌之風險為1,小於18歲開始性行為者之風險,也是1.6倍左右,不過也有研究認為風險高達五倍以上。

其原因可能是由於18歲以下的少女,子宮頸上皮細胞可能尚未發育成熟,對外來的致癌物質缺乏抵抗力所致,女性性伴侶的數目,二至五位者之風險,為只有單一性伴侶者之1.6倍,六個以上性伴侶者,風險更高達2.2倍。

*男性性伴侶的多重性行為本身只有單一性伴侶的婦女,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也與丈夫的性伴侶人數成正相關。

一個西班牙大規模的研究指出,本身只有過一個性伴侶﹙丈夫﹚的婦女,其丈夫如果有過二至五個性伴侶,則她的子宮頸癌罹患率為一般婦女的1.5倍。

如果她的丈夫有過六至十個性伴侶,她的風險為2倍。

如果丈夫有過十一至二十個性伴侶,風險為7.2倍。

丈夫有過二十一個以上的性伴侶,風險是9.8倍。

*吸菸       每天吸不到一包菸者,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為不吸菸者之1.4倍,吸一包菸者為1.5倍,吸一包菸以上者則為1.8倍,而過去吸菸如今已戒除者為1.2倍。

可見不再吸菸後罹患率會降下來。

台灣地區女性吸菸族近年來有增多的趨勢,且不吸菸者吸二手菸的機會也不少。

研究顯示,吸二手菸同樣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

子宮頸抹片篩檢之迷思及原則       雖然許多婦女朋友都知道子宮頸抹片篩檢可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但仍有不少女性認為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會不好意思。

等候時間久、工作忙、會疼痛、害怕報告異常、害怕內診等理由,甚至認為未滿30歲、還沒結婚生小孩、年紀大、很久沒有性行為、只有單一性伴侶、子宮已經切除等原因不用做子宮頸抹片。

其實,只要有過性行為之女性,不管年紀大小,就需要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一開始至少要連續三年﹙因作一次子宮頸抹片假陰性率有20%﹚,若連續三年皆正常,可改三年一次。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