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是「童年情感忽視」常見後果…從小衣食不缺、父母也很好 ... | 失去情感

而情感忽視下的孩子,就像失去了生活中的一面鏡子,他們發出的所有信號,喜怒哀樂,都如同投進了黑洞中,消失無蹤,毫無反饋。

在一個人最 ...VVIP會員會員專區支持我們新聞新聞總覽政治國際軍事國內中港澳重磅專訪專題歷史調查風數據運動風民調地方新聞風影音公民運動立院直播公共政策評論評論總覽風評專欄投書風書房文化財經重磅財經下班經濟學名人真心話科技冷戰1%Style房地產生活風生活職場旅遊美食健康品味生活科技娛樂居家汽車華爾街日報華爾街日報選文風編輯導讀支持我們電動車論壇Search»置產美豬中國股票萊豬投資風評周玉蔻歷史民進黨立即登入帳號維護會員資料會籍管理序號兌換咖啡贊助贊助紀錄作者專區支持我們登出會員中心會籍管理序號兌換咖啡贊助贊助紀錄WSJ訂閱支持我們現正熱映中熱門文章更多文章熱門分享那些看似安靜的、無害的,不可見的「忽視」,也可能在多年後成為我們難以解開的「癥結」。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知乎(中國大陸的問答網站)上有過這樣一個問題:有多少人經歷過童年期的情感忽視,能舉個例子嗎?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媽,我數學考了97,全班最高分啊!剩下那三分錯在哪了?現在會了嗎?爸,你能關心我一下嗎?你還想讓我怎麼關心你?我給你花了這麼多錢,我還不關心你嗎?看到這個回答時,我腦海中各種鮮活的回憶復甦起來—他們不僅來自於我自身的經歷,也來自我和朋友們在漫長的聊天過程中所分享的種種經歷:考試終於考了90多分,但期待表揚的願望落空;想和爸媽多待在一起,但爸媽工作繁忙無暇顧及;有了一個弟弟或者妹妹,總覺得爸媽對自己的愛少了一點。

我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可能有這樣的類似經歷。

但重要的是,這樣的童年說不上有多麼糟糕。

我們並沒有遭受虐待、欺凌或者拋棄—相比於那些生活在家暴陰影、家庭破裂等各種環境中的其他人,我們無疑是幸運的。

但是,恰恰是那些看似安靜的、無害的,不可見的「忽視」,也可能在多年後成為我們難以解開的「癥結」。

直到我們開始不斷地進行自我探索,或者走進心理諮詢室,和諮詢師們一起回溯原生家庭時,某些被遮蔽的真相,才會慢慢顯露出來。

童年期情感忽視究竟是什麼?童年期情感忽視,被定義為: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情形。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童年期情感忽視—簡稱CEN(Childhoodemotionalneglect),是由臨床心理學家Dr.JoniceWebb提出的一個概念。

Dr.Jonice將其定義為: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情形。

還記得小時候因為和朋友們鬧的不愉快,滿臉沮喪地回家,但在廚房裡忙碌的媽媽卻絲毫沒有發現你的異樣嘛?又或者是心愛的寵物狗死了,你哭得稀哩嘩啦,但爸爸媽媽卻並沒有安慰你一句嗎?我有過這樣的類似經歷—儘管我的父母並不是故意的,他們可能是忙碌,可能是真的不知該如何和孩子溝通。

但這就是典型的「兒童期情感忽視」。

同「原生家庭」緊密關係的那些依戀關係、家庭暴力、兒童虐待相比,CEN極其隱秘。

Dr.Jonice認為CEN有多種形態,從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不關注子女的真實心聲,到忽視孩子的情感體驗,造成他們的低自尊與自卑等等……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這不僅僅是指榜樣作用,亦是指孩子能從父母那裡找得到映照和反饋,從而健康成長,面對更多的挑戰。

而情感忽視下的孩子,就像失去了生活中的一面鏡子,他們發出的所有信號,喜怒哀樂,都如同投進了黑洞中,消失無蹤,毫無反饋。

在一個人最應去瞭解、探索這個未知世界的年齡,他失去了來自父母和外界的積極反饋。

那麼,他本應形塑的那些「人格大廈」:關於自我,自信,信任,愛……都在建造的過程中受損,甚至坍塌。

123全文閱讀簡單心理最近三則報導小時候缺少父母陪伴,長大會難以走入親密關係?心理師:這種人通常都很獨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句話其實是錯的?心理研究:懂得自我同情的人,較不會陷入憂鬱情緒為何有人一談起戀愛智商就變零?心理師一席話,讓你認清愛情和自作多情最大差異看更多相關報導中二病是怎麼來的?心理學家指出,原來幼年時的「心理遊戲」對人生影響這麼大活在父母隨時崩潰、怒斥「滾開」的家,孩子有多恐懼?最真實經歷,一篇文全寫盡…為何越來越多孩子缺乏自信、專注力不足?國小校長道出驚人可能性:孩子玩得不夠別讓童年的創傷纏著你!不找心理諮商的情況下,你可以試試5種自癒練習家族聚會讓人有壓力、焦慮?心理師:過節不一定快樂,你能做好7件事照顧自己關鍵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