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養得好,產後脫垂&痛經OUT! | 子宮脫垂等級
鄒頡龍醫師提醒,久站後下腹出現輕微垂墜感就可能是骨盆底器官脫垂,最好到婦產科或泌尿科檢查。
如果是第1、第2等級的輕度脫垂,沒有漏尿或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說明。
我知道了0%首頁懷孕孕期知識子宮養得好,產後脫垂&痛經OUT!作者:戴筠發表日期:2020-07-07收藏關鍵字:產後脫垂、痛經、子宮、產後照護「奇怪,聽長輩說生完小孩就不會再經痛,為什麼每次月經來還是痛得受不了?」許多人以為只要月子坐得好就可以和經痛說Bye-bye,但其實經痛分為不同類型,如果是繼發性痛經,就必須徹底根除子宮內病灶才能改善痛經症狀。
此外,產後若沒有妥善護理,頻頻久站、彎腰、下蹲或搬提重物,就可能在老化前提早出現骨盆底器官脫垂。
什麼是產後脫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鄒頡龍表示,脫垂的正確名詞應該是「骨盆底器官脫垂」。
所謂骨盆底器官脫垂,是指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骨盆腔臟器脫垂並突出在陰道內/外側。
許多人誤以為產後脫垂就是子宮脫垂,但其實從陰道脫垂的不一定是子宮,也不一定只有一個,有可能是膀胱加子宮或膀胱加直腸。
也就是說,膀胱、子宮和直腸都有可能脫垂。
骨盆底器官脫垂以中老年婦女為主要族群,所以只要在生育年齡生產,產後立即發生脫垂的機率並不高;即使脫垂,症狀也不會太嚴重,大多落在第2等級。
鄒頡龍醫師指出,年輕女性產後器官脫垂多和體質與結締組織的強韌度有關。
有些30幾歲的女性身體狀態不錯,但結締組織鬆弛,不僅器官脫垂還會嚴重漏尿。
而以中醫角度分析,產後氣血大虛、營養不良會讓子宮周圍的軟組織失去支撐子宮的力量,不僅會導致子宮脫垂,其他骨盆底的臟器也可能往下脫垂。
延伸閱讀:這些事情都要注意!產後脫垂、尿失禁改善妙方脫垂的危險因子1.生產根據一項研究統計,生過一胎的婦女需要做骨盆底器官脫垂手術的機率是沒有生產經驗婦女的4倍;生過兩胎的婦女需要接受手術的機率則高達8倍,顯示生產的確會增加器官脫垂的風險,生產次數愈多,脫垂機率也就愈高。
其中,自然產須經由陰道分娩,日後發生器官脫垂的機率又比剖腹產來得高。
2.高齡根據統計,每增加10歲,骨盆底器官脫垂機率就增加40%。
也就是說,年紀愈大,脫垂機率就愈高。
3.肥胖站立時腹部臟器和脂肪會往下壓,導致膀胱和子宮承受較大壓力(腹壓增加)。
肥胖的人脂肪較多,骨盆底器官所承受的壓力自然也較大。
有報告指出BMI值>25(過重)的人脫垂機率是正常人的兩倍。
4.切除子宮切除子宮時,子宮週遭的組織會連帶受到破壞,在陰道截斷的斷端形成weakpoint(弱點),容易導致膀胱脫垂。
5.腹壓增加過度勞動、搬提重物會讓腹壓增加,進而提高器官脫垂的機率。
6.便祕產後便秘會讓腹壓增加,提高骨盆底器官脫垂的機率。
延伸閱讀:產後漏尿好崩潰!3招教你這樣改善 子宮最容易脫垂?錯,是膀胱!一般人聽到「脫垂」二個字會直覺想到子宮脫垂,但最容易脫垂的骨盆底器官其實是膀胱。
子宮、直腸則分居2、3名。
脫垂分級&治療骨盆底器官脫垂共分成4個等級,第1、第2等級症狀較輕微,僅會有些微下墜感,許多人甚至要檢查才會發現脫垂。
第3、第4等級則會明顯感覺下腹壓力增大、出現重墜感。
鄒頡龍醫師提醒,久站後下腹出現輕微垂墜感就可能是骨盆底器官脫垂,最好到婦產科或泌尿科檢查。
如果是第1、第2等級的輕度脫垂,沒有漏尿或其他明顯症狀,僅需持續觀察並搭配凱格爾運動(骨盆底肌肉運動);第2等級脫垂合併漏尿則可以考慮接受手術。
鄒頡龍醫師表示,第1、第2等級脫垂大多以保守治療為主,保守治療無效(如出現排尿困難、便祕及性生活障礙)才會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分成3種方式,一是經陰道修補將陰道前壁和後壁的組織縫合,好處是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沒有使用人工材質),壞處是復發機率大。
一是經陰道用人工網膜修補,好處是手術時間短、恢復快、傷害小,缺點是人工網膜可能侵蝕陰道,造成性交疼痛、慢性疼痛等後遺症,有些人還可能因為體質而出現排斥作用。
再來是腹腔鏡手術,藉由腹腔鏡或達文西等儀器用人工網膜將下垂的器官往上拉提並固定在骨盆底後方。
鄒頡龍醫師
如果是第1、第2等級的輕度脫垂,沒有漏尿或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說明。
我知道了0%首頁懷孕孕期知識子宮養得好,產後脫垂&痛經OUT!作者:戴筠發表日期:2020-07-07收藏關鍵字:產後脫垂、痛經、子宮、產後照護「奇怪,聽長輩說生完小孩就不會再經痛,為什麼每次月經來還是痛得受不了?」許多人以為只要月子坐得好就可以和經痛說Bye-bye,但其實經痛分為不同類型,如果是繼發性痛經,就必須徹底根除子宮內病灶才能改善痛經症狀。
此外,產後若沒有妥善護理,頻頻久站、彎腰、下蹲或搬提重物,就可能在老化前提早出現骨盆底器官脫垂。
什麼是產後脫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鄒頡龍表示,脫垂的正確名詞應該是「骨盆底器官脫垂」。
所謂骨盆底器官脫垂,是指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骨盆腔臟器脫垂並突出在陰道內/外側。
許多人誤以為產後脫垂就是子宮脫垂,但其實從陰道脫垂的不一定是子宮,也不一定只有一個,有可能是膀胱加子宮或膀胱加直腸。
也就是說,膀胱、子宮和直腸都有可能脫垂。
骨盆底器官脫垂以中老年婦女為主要族群,所以只要在生育年齡生產,產後立即發生脫垂的機率並不高;即使脫垂,症狀也不會太嚴重,大多落在第2等級。
鄒頡龍醫師指出,年輕女性產後器官脫垂多和體質與結締組織的強韌度有關。
有些30幾歲的女性身體狀態不錯,但結締組織鬆弛,不僅器官脫垂還會嚴重漏尿。
而以中醫角度分析,產後氣血大虛、營養不良會讓子宮周圍的軟組織失去支撐子宮的力量,不僅會導致子宮脫垂,其他骨盆底的臟器也可能往下脫垂。
延伸閱讀:這些事情都要注意!產後脫垂、尿失禁改善妙方脫垂的危險因子1.生產根據一項研究統計,生過一胎的婦女需要做骨盆底器官脫垂手術的機率是沒有生產經驗婦女的4倍;生過兩胎的婦女需要接受手術的機率則高達8倍,顯示生產的確會增加器官脫垂的風險,生產次數愈多,脫垂機率也就愈高。
其中,自然產須經由陰道分娩,日後發生器官脫垂的機率又比剖腹產來得高。
2.高齡根據統計,每增加10歲,骨盆底器官脫垂機率就增加40%。
也就是說,年紀愈大,脫垂機率就愈高。
3.肥胖站立時腹部臟器和脂肪會往下壓,導致膀胱和子宮承受較大壓力(腹壓增加)。
肥胖的人脂肪較多,骨盆底器官所承受的壓力自然也較大。
有報告指出BMI值>25(過重)的人脫垂機率是正常人的兩倍。
4.切除子宮切除子宮時,子宮週遭的組織會連帶受到破壞,在陰道截斷的斷端形成weakpoint(弱點),容易導致膀胱脫垂。
5.腹壓增加過度勞動、搬提重物會讓腹壓增加,進而提高器官脫垂的機率。
6.便祕產後便秘會讓腹壓增加,提高骨盆底器官脫垂的機率。
延伸閱讀:產後漏尿好崩潰!3招教你這樣改善 子宮最容易脫垂?錯,是膀胱!一般人聽到「脫垂」二個字會直覺想到子宮脫垂,但最容易脫垂的骨盆底器官其實是膀胱。
子宮、直腸則分居2、3名。
脫垂分級&治療骨盆底器官脫垂共分成4個等級,第1、第2等級症狀較輕微,僅會有些微下墜感,許多人甚至要檢查才會發現脫垂。
第3、第4等級則會明顯感覺下腹壓力增大、出現重墜感。
鄒頡龍醫師提醒,久站後下腹出現輕微垂墜感就可能是骨盆底器官脫垂,最好到婦產科或泌尿科檢查。
如果是第1、第2等級的輕度脫垂,沒有漏尿或其他明顯症狀,僅需持續觀察並搭配凱格爾運動(骨盆底肌肉運動);第2等級脫垂合併漏尿則可以考慮接受手術。
鄒頡龍醫師表示,第1、第2等級脫垂大多以保守治療為主,保守治療無效(如出現排尿困難、便祕及性生活障礙)才會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分成3種方式,一是經陰道修補將陰道前壁和後壁的組織縫合,好處是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沒有使用人工材質),壞處是復發機率大。
一是經陰道用人工網膜修補,好處是手術時間短、恢復快、傷害小,缺點是人工網膜可能侵蝕陰道,造成性交疼痛、慢性疼痛等後遺症,有些人還可能因為體質而出現排斥作用。
再來是腹腔鏡手術,藉由腹腔鏡或達文西等儀器用人工網膜將下垂的器官往上拉提並固定在骨盆底後方。
鄒頡龍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