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激動,中醫擺平--談大腸激躁症之中醫治療 | 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除了以上典型症狀之外,還容易有以下的臨床表現:. 1.腹痛:在結腸的任何部位,以左下腹較為多見。

常伴腹脹、矢氣,或排便後腹痛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最新消息部科簡介傳統醫學科介紹醫療團隊門診時間活動花絮衛教專區衛教資訊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胃腸肝膽疾病新陳代謝疾病腫瘤疾病兒童疾病婦產科疾病皮膚科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腎臟系統疾病養生醫療中藥醫療觀點常見問答教育訓練學術活動訊息公開資訊論文發表中藥局領藥流程認識草藥藥膳食譜問題Q&A服務信箱交通指南常用連結分享中榮首頁單位首頁English選擇分院埔里分院嘉義分院灣橋分院臺中榮民總醫院×:::快捷選單網路掛號看診進度即時動態衛教專區服務諮詢交通指南健康檢查常見問答該看哪一科:::傳統醫學科>衛教專區>衛教資訊>胃腸肝膽疾病腸道激動,中醫擺平--談大腸激躁症之中醫治療引用(12)2020/12/107:48:1810154腸道激動  中醫擺平--談大腸激躁症之中醫治療文:蔡嘉一醫師一、影響生活品質的「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困擾許多現代人,發生率高達百分之廿,更佔消化道門診人數的二分之ㄧ到三分之ㄧ。

尤其現代人因為工作因素容易精神緊張和經常外食,造成腸胃功能失調。

此種不適大多被低估或忽略,誤以為只是吃壞東西鬧肚子,只要排便完就可緩解。

雖然它沒有致命危險,其中仍有四成以上的病患,情況嚴重到不敢出門,日常生活與社交活動大受影響。

男女比例約為1:4,罹患率高的婦女同胞尤其要注意,宜早日尋求對症治療。

    二、什麼是「大腸激躁症」?     那麼,到底什麼是「大腸激躁症」?目前西醫對它的看法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功能性腸道疾病,主要症狀為腹痛、腹脹或腹部不適及大便習慣改變,但在腸道結構及形態上或實驗室檢驗方面並無異常。

雖然患者腸道有明顯功能異常,目前仍缺乏精確的診斷工具及相關的檢查。

因此,臨床上多只能由患者描述的症狀,來診斷大腸激躁症之存在。

而目前公認的診斷標準就是由各國專家學者所共同討論訂出的羅馬準則(Romecriteria):      在過去12個月中,至少有12週(不須連續)發生腹痛或不適,且至少包含以下兩種特徵:1.腹部不適於解便後緩解2.解便頻率改變3.糞便形態改變    大腸激躁症除了以上典型症狀之外,還容易有以下的臨床表現: 1.腹痛:在結腸的任何部位,以左下腹較為多見。

常伴腹脹、矢氣,或排便後腹痛消失。

2.腹瀉:含粘液的稀便,有時可有較多粘凍排出。

有些會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

3.其他:合併出現食後飽脹、噯氣、厭食、噁心、胸悶、氣短、心悸、失眠、多汗等。

腹部觸診可摸到痙攣的結腸,並伴壓痛。

 三、大腸激躁症有什麼誘發因素? 1.腸道敏感度:   患者容易因為情緒緊張或是生活步調較為快速等心理情緒因素,引發腸道對刺激的敏感度增加,誘發症狀發作。

而且患者罹患焦慮症或歇斯底里症的盛行率是正常人的2倍,憂鬱症是3倍,而慮病症則是6倍。

 2.腸道內容物:   患者容易因為進食之時間與進食量的不固定、食物衛生新鮮度與烹調方法、所含細菌量等而加重大腸激躁症的發生頻率。

 3.其他:此外,女性賀爾蒙分泌之異常改變也會引發大腸激躁症的發作,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女性患者經常會因為月經週期中女性賀爾蒙濃度的變化,而引發腹痛、腹瀉或大便稀溏。

    四、中醫對大腸激躁症之治療效果如何?     一直以來雖然中醫藥的治療效果廣泛受到肯定,但仍不斷被質疑其科學性以及再現性。

事實上,歐美國家一直有興趣於中醫藥領域之現代研究,就以國際醫學界廣受重視的一份醫學雜誌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為例,它於1998年發表了一篇證據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證據等級最高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研究報告顯示,中藥對大腸激躁症有顯著效果,而且根據病患體質辨證治療的話,效果更佳。

在我們的臨床治療中也顯示出同樣的結果。

    五、中醫對大腸激躁症之觀點:     傳統中醫一直有一整套有別於西方醫學對於人體生理與疾病的看法,大腸激躁症屬於中醫的「泄瀉」、「腹痛」、「便秘」、「滯下」、「鬱證」等範疇。

而中醫認為「肝」與自律神經系統有關,精神緊張會造成「肝鬱」影響腸胃(脾)機能,經常外食以及無法定時定量攝取食物,也會破壞消化吸收以及腸胃蠕動的功能(脾虛),致腹痛、腹瀉或便秘互作,這是最常見的原因。

此外,中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