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明病:令人困惑的身體臆形症(body dysmorphoric ... | 身體臆形症妄想

新文明病:令人困惑的身體臆形症(body dysmorphoric disorder) · 1.對他人難以察覺或視為微不足道的身體外形缺陷,耿耿於懷; · 2.在病程中, ...搜尋關於:如果,你對微不足道的身體缺陷耿耿於懷,甚至屢動整形時,除了調整自己對身體的認知外,不妨嘗試學習和微不足道的缺陷共存。

否則,焦慮、憂鬱情緒和心理挫折,恐不易將其揮去。

最近一、二十年來,拚命的整形風,使韓國的整形盛行率,名列世界第一,女性臉形的相似性,也冠於全球。

台灣的整形醫院似也如雨後春荀,隨處可見。

四十年前被視為雕蟲小技,甚至被外科列為不務正業的美容整形,竟然成為搖錢樹,真令人始料未及。

不知道是社會的發展,讓人愈變愈醜?還是人們對自己外形愈來愈厭惡?整型是否也是對於自己身體外型過度在意?圖片來源:大紀元40幾年前,當我還是住院醫師時,曾遇到過一位中學小女生。

她因不斷照鏡子及抱怨臉上的青春痘很大、很難看,拒絕去學校和外出,並曾數度自傷及要求整形而住院。

她的青春痘,在外人看來(包括我)並不明顯,可是,卻對她造成難以忍受的挫折。

在診斷手冊中,我無法找到適切的診斷,因此,在束手無策中,只有給予抗鬰劑及簡單的心理治理。

可預期的,其結果讓我相當挫折。

這是我第一次失敗的個案,當時,我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她對如此微不足道的臉上缺陷,會如此在意。

事實上,人類何時開始恐懼自己外型缺陷的歷史已不可考。

不過,因過份執著於自己身體某部位細微或微不足道瑕疵而造成身心嚴重困擾的現象,在十九世紀後期,已在歐洲引起關注,並被稱為臆形恐懼症(dysmorphophobia)。

佛洛依德在其Wolf-Man的個案分析中,即曾描述個案有過分注意自己鼻子的現象/症狀。

在那個年代,轉化型或解離型歇斯底里(hysteria)隨處可見。

因此,精神分析最早將它視為因心理衝突/挫折所產生的焦慮,被轉化成身體症狀所造成。

直到1980年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三版DSM-III,才被正式被籠統歸在擬身體障礙症(somatoformdisorder,生理上找不出明顯病灶,卻出現身體症狀的抱怨)中。

到2000年DSM-IV-TR時,才正式將其定名為身體臆形症,而成為擬身體礙症的一個亞型。

2014年DSM-5再將它劃歸入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之項下。

跟據DSM-5診斷手冊,身體臆形症的診斷條件:1.對他人難以察覺或視為微不足道的身體外形缺陷,耿耿於懷;2.在病程中,至少有一段時間會對自認的缺陷,出現重覆的行為(如,照鏡子檢查、過度的刷洗、抓皮膚、不斷要求他人保証等)或與他人比較;3.造成社會、職業及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障礙。

若缺陷明顯或因飲食障礙而造成對體脂肪或體重的在意,則不被列入。

用通俗的話來講,身體臆形症就是指一個人「察覺」(有部份人認為是病人的想像)到身體某些特定部份微不足道的缺陷,強迫性(重覆且難以控制)的耿耿於懷,且影響了日常應有的功能。

對身體臆形症的瞭解,所得資料並不多。

根據美國一份對大學生的調查報告,提到約有一半以上的大學生曾經對自己身體的某部份表現過在意,25%的人曽因此而受到某種程度的情緒影響。

在盛行率的研究上,美國的點盛行率(pointprevalence,即,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的盛行率)約為2.4%,性別差異不大(女2.5%,男2.2%)。

美國以外的國家(如,德國等)約在1.7%-1.8%,性別差異亦類似。

身體臆形症病人在意/困擾的部位,可以是一處或多處理。

跟據美國有限的初步調查資料,依次為:毛髪(63%,頭髮最多,其次為鬍鬚、其他部位的體毛等),鼻子(50%),皮膚(50%,青春痘最多,其次為臉上線條、其他皮膚問題等),眼睛(27%),頭、臉(如,臉的形狀、大小等),整個體形或骨架(20%),嘴唇(17%),臉頰(17%),牙齒(13%),乳房、胸部肌肉(10%)等,幾乎可含括身體的大多部位。

就醫,則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別科別。

在這些科別的病人中,身體臆形症所佔的比率不低,例如,皮膚科,佔9-15%;美容整形科,美國佔7-8%,其他國家(有調查資料者)佔3-16%;成人骨科,佔8%;口腔、臉顎外科,佔10%。

這也是這些科別容易產生醫療糾紛的可能原因之一。

我即曾看過一位接受雙眼皮整形手術的病人,雖然看不出有否明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