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不想得尿毒症洗腎,要做到3件事 | 尿毒症糖尿病

腎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害怕的併發症之一。

即使糖友還沒有進展到洗腎的尿毒症程度,一旦腎功能變差,就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率風險。

糖尿病人不想得尿毒症洗腎,要做到3件事2019/09/17·作者/臺中榮民總醫院·出處/Webonly腎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害怕的併發症之一。

即使糖友還沒有進展到洗腎的尿毒症程度,一旦腎功能變差,就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率風險。

糖尿病是一種複雜的代謝疾病,雖然呈現出來是血中葡萄糖的濃度上升,但是糖尿病造成的困擾主要是許多慢性併發症風險增加,而且一旦併發症造成器官的破壞,失去的健康就再也回不來。

糖友想要提前知道有沒有腎病變,必須做到:定期抽血、驗尿、和檢查眼睛。

(推薦閱讀:糖尿病一定會洗腎嗎,該如何預防腎病變?)整理回答門診時糖友對於腎病變的檢查與追蹤方式常見疑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Q:我定期驗血,可以知道腎臟變壞嗎?A:可以。

抽血用肌酸酐濃度估算腎絲球過濾率,可瞭解腎功能損壞程度。

不過,單用檢查血中肌酸酐(creatinine)濃度,僅能略知腎功能損壞程度。

因為血中肌酸酐濃度會受到例如年紀與性別等很多因素影響,同樣的肌酸酐濃度在年輕男性可能是正常,但在年長女性可能就已是慢性腎疾病了。

過去,臨床上是用血中肌酸酐配合收集24小時尿液算出肌酸酐清除率(CCR),來評估腎功能。

但收集24小時的尿液並不容易。

後來替代方法是根據血中肌酸酐濃度,估算腎絲球過濾率(eGFR)。

臺中榮總新陳代謝科團隊根據糖尿病患者住院時收集的24小時尿液及血中肌酸酐濃度,在長達11年的追蹤發現,24小時尿液肌酸酐清除率在預測出院後死亡率的能力,比估算腎絲球過濾率明顯比較好,研究發現也發表在國際醫學雜誌。

可是,要糖友自己收集24小時的尿液有困難,住院收集24小時的尿液肌酸酐清除率較可行,也對評估長期風險較有幫忙。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Q:我平常定期抽血檢查腎功能,還需要驗尿液嗎?A:需要。

驗尿液不只是為檢查腎功能。

因為糖友發生泌尿道感染的風險比較高,驗尿液可以知道有沒有感染。

尿液檢查也可以區別是否有其他腎臟疾病,例如發現血尿時,可能不是單純的糖尿病造成的腎病變。

糖友驗尿液中的蛋白質可以了解是否有糖尿病造成的腎病變。

然而,尿蛋白增卻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腎病變,也可能是其他疾病例如腎絲球腎炎。

如果腎功能損壞快速,或其他臨床症狀如果仍無法區別,可能要做腎臟切片確認。

如果是為了追蹤糖尿病腎病變,可以檢測尿中白蛋白來篩檢出腎功能的早期變化,尿中的白蛋白/肌酐酸比值,配合驗血估算腎功能可以更準確評估長期風險。

(推薦閱讀:揪出腎臟病,哪些檢查必做)Q:我尿中的白蛋白量正常,還要做其他篩檢嗎?A:要做,尤其是要檢查眼睛。

糖尿病患者還是有相當高的比例是尿中的白蛋白量正常,卻已進入腎功能損壞的慢性腎臟病程度了。

研究發現,雖然這類腎病變患者的病理切片,不一定有明顯的糖尿病腎病變,但如果病人同時有視網膜病變,長期追蹤的死亡率偏高。

所以醫師會建議糖友:尿中的白蛋白值正常,仍要配合驗血估算腎功能及定期篩檢視網膜病變。

(推薦閱讀:這是真的!眼睛也會得糖尿病)(圖片來源:shutterstock)Q:尿液檢查報告發現白蛋白過高,追蹤檢查時還要注意什麼?A:追蹤時務必要抽血計算腎功能、檢查眼睛視網膜病變。

有白蛋白尿的糖友,合併有視網膜病變的比率偏高。

臺中榮總新陳代謝科團隊針對糖尿病患者住院時篩檢發現,有白蛋白尿的病人,三分之二的人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眼睛非創傷失明的主要原因。

現在利用非散瞳的眼底攝影,可以簡單篩選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及時治療眼病變可以降低糖尿病造成失明的風險。

目前許多教學醫院正在發展人工智慧判讀眼底攝影相片,將來運用人工智慧可提早發現異常,再經過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比對確認有沒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就可早期轉介眼科治療。

治療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主要還是以早期預防與定期篩檢為主。

配合尿液的白蛋白與視網膜篩檢,除了避免糖尿病造成失明或腎衰竭,也可以瞭解將來長期的死亡率風險。

(本文作者為臺中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李奕德主任)<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