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新生必看!緩解分離焦慮,上學不再大哭 | 分離焦慮症上學

若症狀非常嚴重,持續時間達四周以上,並且干擾日常生活,還是得尋求醫生的專業治療是否為「分離焦慮症」,否則會一直持續至長大。

如何克服 ...首頁關於我們親職教育繪本推薦護眼知識親子活動會員中心>>了解加入會員福利親職教育繪本推薦護眼知識親子活動關於我們回到首頁官方LINE粉絲專頁LoginClickhere小一新生必看!緩解分離焦慮,上學不再大哭2020-08-22親子活動一起開學去,情緒管理,調解情緒「媽媽,我不要上學!」第一天上小學,班級門口一如往常地上演孩子和家長難分難捨的場景。

孩子上小學是家中的大事,校門開也讓媽媽鬆了一口氣,孩子終於有事做,不用負擔龐大的照顧壓力。

然而,小學對於孩子來說是全然的陌生,環境、人、事物都是;不僅如此,從來沒有和離開過父母的孩子,突然要獨立過學校的團體生活,心中更害怕了。

那要怎麼讓孩子開學不緊張害怕,快樂上學去呢?本月底即將迎來孩子的開學季,「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孩子開學是家裡的年度大事,爸媽們想必又開心又擔心。

一方面很開心終於能把孩子送去學校,減輕暑假的照顧負擔,一方面卻又緊張孩子是否能適應學校生活。

繼廣受好評的「陪你FUN暑假」系列文章後,為了幫助孩子準備開學,MindDuo再推出「一起開學去」系列,讓孩子有個順利快樂的學期。

「一起開學去」第二彈就是要幫助小一新鮮人快樂上學去!孩子在剛開學時不願意上學、哭鬧是正常的,大部分和「分離焦慮」有關。

MindDuo就讓爸媽們幫助寶貝克服分離焦慮,適應小學生活吧!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症是指當孩子離開主要照顧者或依賴的親人時,就算只是離開一下子,都會出現「擔心自己被拋棄」、「依賴的對象會受到傷害」等不現實又持續性的心理。

分離焦慮會讓孩子出現不安、鬧情緒、哭鬧不停、作跟分離相關的噩夢、不願獨處、拒絕上學,甚至出現發燒、感冒、頭痛、腹瀉等身體不適的的現象。

儘管孩子哭鬧抗議造成親子間的緊張,但卻是孩子在認知及社會情緒能力發展上的進步,因為孩子已具備「物體恆存」的概念,意及物體雖然看不到,但依舊存在。

當我們把孩子的玩具藏起來,孩子會出現「找」的動作,就是已具備物體恆存的概念。

這個現象好發於幼童,有些會持續到小學階段,當孩子出現這些症狀時,要好好輔導和治療,多半可以適應。

若症狀非常嚴重,持續時間達四周以上,並且干擾日常生活,還是得尋求醫生的專業治療是否為「分離焦慮症」,否則會一直持續至長大。

如何克服分離焦慮?1.不要恐嚇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若是常對孩子說「你不乖就叫老師罵你」、「再吵就叫你到學校罰站」,孩子自然會以為學校是很可怕的地方,而拒絕上學。

而當孩子為了不要上學而哇哇大哭時,不要批判孩子的情緒,不要說「羞羞臉!哭什麼哭」、「再哭我就不理你了」。

試著去理解孩子的焦慮吧,可以對孩子說「學校有很多陌生人,你很害怕對吧?」、「要離開媽媽,會不會有點擔心?」,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的想法,慢慢聽孩子說,不要給任何評價,就是靜靜地聽孩子說,以了解孩子分離焦慮的原因,並試著接受,如此才能一起克服。

2.家長不要比孩子更害怕當帶著孩子到校門口時,要把孩子送到老師手上時,都要維持「溫柔堅定」的離別態度,不要比孩子更擔心不捨。

如果孩子發現爸媽都很擔心害怕離開的話,自然會加重孩子懼怕的情緒,因此,在離別時,最好是說完再見就離開,不要拖泥帶水。

就算家長有害怕擔心的情緒、想哭,建議不要讓孩子感覺到。

此外,家長若清楚地告訴孩子「你在上學的時候,我在上班,還是很關心你」、「我還是很愛你喔!」,讓孩子理解當他上學時父母都在做什麼,爸媽還是很關心我,並不是把我丟在學校不理不睬。

最好和孩子約定好來接他的時間,說「你4點10分下課之後,我就到學校門口接你。

」,讓孩子知道這段分離是暫時的,向他保證你一定會按照約定來接他,而孩子也必須按照約定去上學。

3.做好親師溝通,陪孩子適應找機會陪孩子一起認識幾位同學和老師,可以在孩子面前和老師聊聊,讓孩子理解「父母是把我交給信任的人」,是「父母的朋友」而不是陌生人,孩子會更有安全感。

在上學時,也可以把孩子的手親手交到老師手上,讓孩子更有安全感,覺得自己不會被欺負。

由此,也可以認識老師,並說明孩子的狀況,讓老師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興趣、能力,孩子有沒有特別的喜好等,能夠幫助孩子更快適應環境,降低分離焦慮。

4.《哇哇大哭!》繪本,親子共讀降低分離焦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