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肥大(別名:子宮肥大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 子宮肥大如何改善

子宮肥大症狀 主要症狀為月經量過多,持續天數延長;亦有表現為週期縮短至20天 ... 在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條件的改善,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亦逐年升高, ...健康猴健康問答健康經驗疾病百科飲食百科疾病查詢子宮肥大(別名:子宮肥大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子宮肥大症狀主要症狀為月經量過多,持續天數延長;亦有表現為週期縮短至20天左右,經量及持續天數無明顯改變;或表現為月經期延長,但經量不多。

患者多為經產婦,且多數為3產以上,患病時間長,流血量多者呈貧血貌,婦科檢查子宮均勻增大,一般為6周妊娠大小,少數超過8周妊娠大小,質地較堅韌,雙側卵巢可稍增大,有多發性濾泡囊腫。

本病的基本病理改變是子宮肌層內平滑肌細胞及血管壁的變化。

(一)大體所見:子宮呈均勻增大,肌層肥厚達2.5~3.2cm,切面呈灰白色或粉紅色,硬度增加,纖維束呈編織狀排列,外1/3肌層內血管隆突,內膜正常或增厚,有時可見合併小型平滑肌瘤(直徑小於1cm)或內膜息肉。

(二)鏡檢:圖像所見不一致,有以下幾種形態:1單純平滑肌細胞肥大,鏡下觀察與正常子宮肌層相同,無膠原纖維增生,血管壁亦無明顯變化;2子宮肌層內膠原纖維增生,形成子宮纖維化;3肌層內血管壁變化:動靜脈明顯擴張,在新生的血管周圍有成團的彈力纖維增生。

子宮肥大病因多產婦慢性子宮復舊不全(20%):多產婦的子宮肌層內彈力纖維組織在平滑肌間及血管周圍增生,慢性炎症長期刺激,使宮頸充血、水腫,宮頸腺體和間質發生增生而導致宮頸不同程度的肥大。

卵巢功能障礙(20%):雌激素持續刺激,可使子宮肌層肥厚,臨床上常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尤其病程較長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宮增大。

宮頸肥大一般不需要治療,如有糜爛,可治療宮頸糜爛。

炎症(10%):慢性附件炎,盆腔結締組織炎及子宮慢性肌炎,引起子宮肌層內膠原纖維增生,使子宮纖維化。

盆腔瘀血(5%):引起子宮結締組織增生,亦可致子宮肥大。

子宮肌層血管硬化(5%):原發性子宮血管病變等。

 子宮肥大診斷診斷多產婦,月經地多而子宮一致性增大,子宮內膜正常或增厚,個別呈息肉狀,但病理檢查多數正常,少數顯示增生,則可診斷為子宮肥大症,應注意與子宮肌瘤鑒別,尤其肌核為單一壁間或粘膜下者,其宮體均勻增大時,往往不易與子宮肥大症鑒別,通過診刮探查宮腔及B超檢查可協助診斷,但仍有少數病例上有在剖腹探查時方能確診。

鑒別診斷應注意與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癌等疾病鑒別。

子宮腺肌病(adenomyosis)是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形成瀰漫或局限性的病變,是婦科常見病。

子宮腺肌病過去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經產婦,但近些年呈逐漸年輕化趨勢,這可能與剖宮產、人工流產等手術的增多相關。

本病的治療手段較多,臨床決策需結合患者的年齡、症狀及生育要求進行個體化選擇。

並且常常結合手術、藥物等綜合性治療方案。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好發於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女性。

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萬的新發病例,並是導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見婦科惡性腫瘤(僅次於卵巢癌和宮頸癌)。

其發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發病率在各地區有差異,在北美和歐洲其發生率僅次於乳腺癌、肺癌、結直腸腫瘤,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的首位。

在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條件的改善,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僅次於宮頸癌,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

子宮肥大治療子宮肥大西醫治療一般子宮肥大等情況多考慮保守的物理治療或是leep刀的微創手術;雄激素治療可減小流血量。

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全子宮切除術。

50歲以下,卵巢正常者,應予保留。

一、藥物治療 適用於輕度糜爛,方法如下:1、10~30%硝酸銀溶液或10%碘酒:用棉簽粘藥小心地塗抹患處,用硝酸銀後,應以生理鹽水塗抹,使多餘硝酸銀成為無腐蝕性氯化銀。

每週2次,4~6次為一療程,必要時可重複。

2、重鉻酸鉀液:用棉簽沾藥小心地抹患處,於月經淨後上藥一次,在下次經後可重複一次,對糜爛面較大者,有時效果較好。

塗藥前,先用0.1%新潔爾滅拭淨宮頸粘液,後穹窿置棉球2個,防藥物流下灼傷陰道粘膜。

畢後取出棉球,再用75%酒精棉簽揩拭塗藥區(配方:重鉻酸鉀10g,濃硫酸75ml,加水至100ml)。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