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隱形殺手-後十字韌帶斷裂∣ 羅東博愛醫院 | 半月板手術價錢

也需有承受扭力之構造:如半月板。

至於應付四面八方之位移, ... 但是因後十字韌帶緊貼著神經血管,手術風險極高。

做單股手術已是令外科醫師 ...便民專區新聞/衛教骨骼/肌肉一個隱形殺手-後十字韌帶斷裂2021/01/18葉文凌醫師758複製連結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943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真正達到忍辱負重,堪稱是“人體阿信”。

其負重之軸線是六個自由度。

也就是在X、Y、Z軸上,均須承受旋轉和移動。

因此,膝關節需有承受重力壓迫之構造:如軟骨。

也需有承受扭力之構造:如半月板。

至於應付四面八方之位移,主要依靠動態穩定者(即肌肉)和靜態穩定者(即韌帶)。

此二者理論上雖可互補,事實上彼此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肌肉是單一方向收縮、易疲勞、易受制約,偏偏又力量強大,恰如一頭易暴怒之蠻牛,沒有適當導引,反而容易造成力量負荷不均;韌帶恰如“膝蓋的阿信”,永遠默默承受力量,雖然沒有肌肉之勇猛,但卻永遠不會疲勞。

膝關節的韌帶分為四大組:前十字韌帶群、後十字韌帶群、內側韌帶群、外側韌帶群。

除後十字韌帶外,其他三者受傷時,往往症狀明顯,輕則膝蓋腫脹,重則疼痛不已,令人寸步難行。

主因是後十字韌帶位置是在關節內、滑膜外,受傷時血液未必會流入關節內,因此後十字韌帶受傷時,症狀未必很明顯。

偏偏後十字韌帶又是膝關節最強大之韌帶,強度約為前十字韌帶之兩倍,一旦受傷,症狀又不明顯,傷者膝關節之位移和壓力會遽增,尤其是髕股骨關節尤然。

此時軟骨碎片會一直釋放至關節內,終至誘發外傷性關節炎產生。

屆時,軟骨會有廣泛性破壞,既使再治療後十字韌帶損傷也於事無補。

所以理論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豈不美哉!但是,事實與想像是有很大距離的。

首先、發現不易。

後十字韌帶斷裂十分不容易診斷。

平均診斷時間是受傷後6個月。

問題是,有許多人是一直到要換人工關節才發現,甚至於痛了幾十年也不知道。

好事者以為做一下MRI就可以了,只是後十字韌帶斷裂後有極佳之癒合力,在MRI是十分不明顯且易誤判。

其實由受傷機轉往往可以判斷,外國後十字韌帶斷裂較少,通常是被汽車擋泥板撞到或者跌倒時膝蓋撞及地面。

但是台灣前十字韌帶受傷和後十字韌帶受傷比例卻大約是2比1,主因在於機車車禍。

尤其是老式野狼125更容易。

因車禍時膝關節往往是第一受力處,力量由前往後,所以後十字韌帶就應聲斷裂。

其次、手術不易。

後十字韌帶構造複雜,並不是一條單一結構。

而是由26至28股纖維交叉纏繞而成。

並且在股骨端附著處和脛骨端附著處為傘狀結構,但是中央纏繞處是如緊繃之繩索。

呈現上下寬、中間窄之雙頭香菇型結構。

因此,手術幾乎無法複製這種生物力學結構。

比較合理之作法是做“多股韌帶重建手術”。

但是因後十字韌帶緊貼著神經血管,手術風險極高。

做單股手術已是令外科醫師承受巨大壓力,搞個3、5小時並不是什麼稀罕事。

雙股重建手術已經是少有人做,多股手術根本是緣木求魚。

自然,手術得不到良好結果。

 再者、附屬結構傷害頻繁後十字韌帶損傷和外側副韌帶以及後外側韌帶群損傷,互為表裡。

而這兩者一起損傷時,其治療的標準流程卻一直有所爭執。

爭執點有幾處:先治療誰?後十字韌帶應該怎麼重建?外側副韌帶以及後外側韌帶群損傷要重建哪幾條?需不需要先治療骨骼變形?更令人困擾不已的是陳舊性後十字韌帶損傷,因為軟骨多半已經磨損嚴重,即使重建韌帶也得不到好結果,通常必須移植軟骨,加上各種輔助治療才有成效。

最後、手術後植入之韌帶癒合不易因為膝關節往後移動力量遠大於往前,因此手術後,後十字韌帶往往會逐漸鬆弛,尤其是單股重建手術,約有60%至70%會鬆弛。

既使是雙股韌帶重建,仍有10%會鬆弛。

所以必須在手術時保留原有受傷韌帶之殘端,讓植入之韌帶植入物與原有韌帶一起癒合,如此可以減少未來韌帶鬆弛。

目前手術治療重要性已經漸漸凌駕於非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方式,是以關節鏡雙股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為之,並保留原有殘端,為最佳治療方式。

後外側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