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治療的新進展-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 | 子宮頸小細胞癌

病理診斷可用來判定細胞種類(histology type)、細胞分化程度、有無骨盆淋巴腺轉移、子宮旁結締組織浸潤、第一期A1 、A2 或B1。

小細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容易轉移 ...台灣癌症防治網  關於我們簡介工作成績感謝與願景聯絡支持研究講座場次篩檢場次贊助捐款醫療顧問公開資訊捐助章程董事及監察人名單工作計畫及經費預算工作報告勸募公告財務查核報告監察報告書接受補助、捐贈名單清冊及支付獎助、捐贈名單清冊徵信錄出版刊物訂購刊物服務項目癌症新探衛教手冊歡迎投稿轉載申請其他圖書借閱繪畫藝廊攝影藝廊活動剪影資源分享相關連結近期活動專款、義乳及胸衣補助New搜尋健康新聞內容分類文獻導讀疑問醫答護理專欄衛教專欄醫療文獻癌症新知醫病討論臨床試驗癌症分類胃癌乳癌肺癌淋巴瘤子宮頸癌腎臟癌白血病肝癌口腔癌卵巢癌大腸癌食道癌攝護腺癌幹細胞移植膀胱癌胰臟癌甲狀腺癌頭頸癌骨髓瘤皮膚癌肉瘤鼻咽癌生殖細胞癌喉癌子宮頸癌治療的新進展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1本文出自癌症新探52期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婦癌科賴瓊慧主任子宮頸癌的治療必須有好的病理診斷、分期。

國際婦產科醫學會[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在2009公布了新的分期準則。

於預後因素評估後、能夠徹底執行治療計劃、加上完善的治療後的追蹤,才能為病人爭取到最高的存活率。

[@more@]到目前為止,雖然腹腔鏡手術技術上不成問題,手術分期在晚期子宮頸癌除非有PhaseIII臨床試驗証實其益處,否則不宜當作常規醫療。

手術分期在長庚婦癌團隊的PhaseIII臨床試驗中發現,和臨床分期相比,在相同期別中,手術分期的病患存活率反而下降。

而影像分期,長庚婦癌團隊發現正子斷層掃描和磁振造影的新技術在子宮頸癌有相當亮眼的成果,可以達到準確分期的目地,因此分期的方式原則上必須視臨床適應症而會有不同的臨床效益。

病理診斷可用來判定細胞種類(histologytype)、細胞分化程度、有無骨盆淋巴腺轉移、子宮旁結締組織浸潤、第一期A1、A2或B1。

小細胞癌(smallcellcarcinoma)容易轉移惡性度高且化學治療的選擇較特殊,細胞種類的判定是這一類的就要做包括cisplatin-etoposide的化學治療;如果是腺癌(adenocarcinoma)或腺鱗狀上皮癌(adenosquamouscarcinoma),除了第一期到二期A子宮頸基質侵蝕深度不深且腫瘤小於4公分者作初始手術治療外,其他二期B至四期都採取含cisplatin的化學放射治療。

但是這樣的治療策略在腺癌或腺鱗狀上皮癌的治療成效是相當不理想的。

長庚婦癌團隊發現腺癌或腺鱗狀上皮癌必須做放射治療者即使加上化學治療預後仍然很差(五年無病存活率IB/IIA腫瘤小於4公分68%,IB/IIA腫瘤大於4公分38%,IIB49%,III30%IVA0%。

反之,第一期到二期B腺癌或腺鱗狀上皮癌作初始手術治療前先用正子斷層掃描影像分期,手術後再依照預後因素做輔佐化學放射治療,五年存活率第一期B至第二期B可達85.5%。

預後因素評估可以幫忙治療計劃的決定:初始HPV基因型是否有獨立的預後價值,一直是爭議不斷,我們以1993-2000在長庚醫院接受初始手術治療的第一期到二期A子宮頸癌病例(N=1067)中分析HPV基因型和傳統預後因素作多變數;得到(1)年齡大於45歲、(1)第二期、(3)分化中度至不良、(4)子宮頸基質侵蝕深度超過1/3、(5)HPV18型、(6)骨盆淋巴腺轉移、(7)子宮旁結締組織浸潤等7個危險預後因素。

一般醫師在為癌症病人研擬治療計畫前,會先預測病人的預後情況,我們針對上述7個預後因素,把具有0~2個因素者設定為低危險群,具有3個因素者設定為中危險群,具有4個因素者設定為高危險群,依此原則建立一個預測病人預後情況的模式,以做為醫師們擬定治療計畫的參考。

例如術前就有4個危險預後因素的病人,直接施予化學放射治療,因為初始手術仍需再做放射治療,與直接施予化學放射治療兩者治療效果一樣,但手術後再做放射治療副作用較大,所以選擇化學放射治療較妥當。

這個研究的結果提供HPV基因型有獨立的預後價值的結論,且指出臨床應用之道。

在晚期及再發子宮頸癌的化學治療,cisplatin單一與組合化學治療PhaseIII臨床試驗唯一有統計學上差異的只有topotecan-cisplatin的組合與單一cisp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