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超顯微時代淋巴水腫新療法微創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 | 淋巴水腫手術費用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劉恩瑋醫師. 台中市一名46歲女性三年前發現罹患乳癌,經過手術切除病灶、18次化學與標靶治療後,成功抗癌。

最新消息News&Message首頁最新消息最新消息邁向超顯微時代淋巴水腫新療法微創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最新消息最新消息醫療新聞公告訊息獲獎專區感恩心曲影片專區邁向超顯微時代淋巴水腫新療法微創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2021/3/31文章分享首頁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整形外科劉恩瑋醫師台中市一名46歲女性三年前發現罹患乳癌,經過手術切除病灶、18次化學與標靶治療後,成功抗癌。

然而,在對抗病魔的路途上,發生淋巴水腫的併發症,反覆出現的肢體腫脹、麻痺、甚至痠痛,造成病人的困擾。

而肢體腫脹的不適感,在手術後八個月就斷斷續續產生。

從起初的不以為意到必須得定期服藥或復健才能勉強維持正常生活,甚至不能放心地抱著最疼愛的小姪女入睡,進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另一位60歲退休女性,同樣為乳癌病友,接受過手術切除腫瘤、放射線治療、多次化療以及標靶治療等,於癌症診斷治療後三年出現患肢明顯腫脹,尤以夜裡症狀更為明顯,宛如觸電般地不適感如影隨形,而與朋友家人見面後也常被問及:「你怎麼這隻手這麼腫」。

從穿衣服的不方便到暫停心愛的「拈花惹草」嗜好等,除了讓她無所適從,更嚴重影響退休後本應擁有的愜意生活。

上述兩位病友,均經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劉恩瑋醫師確診為淋巴水腫,接受微創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迄今分別追蹤一年與六個月期間,大幅度進步,無任何復發情形。

淋巴水腫是什麼疾病?和大家有什麼關係?癌症術後病人是淋巴水腫的高危險群,尤其以乳癌和子宮頸癌等婦癌患者治療後的病友比例居多。

依世界上不同文獻報告的統計,乳癌病人終其一生有15~40%的病人會產生淋巴水腫。

「淋巴水腫」是淋巴系統的負荷不良而導致肢體的腫大。

淋巴液堆積在組織間隙中,就像海綿吸水導致肢體腫脹。

其原因可以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後天的。

這些病人除了感到患肢笨重不便以外,常有感染及變形的問題,嚴重的病人屢次發炎後,皮膚常變得很厚,最後變成象皮病。

後天性淋巴水腫最常見的原因是腫瘤治療(包括手術及術後的放射治療、甚至包含化學治療等)引起淋巴管的循環阻斷。

對淋巴水腫病友而言,手臂、腳、外生殖器、頭頸部或身體腫脹導致的心理壓力及生活不便,有可能遠大於癌症手術本身。

以乳癌患者為例,手臂腫脹是藏不住的,舊衣服也穿不下,日漸腫脹沈重的肢體慢慢的影響著病友的身心,使病患漸漸地不愛出門,閃避人群。

淋巴水腫的潛伏期,短則數個月,長則可達幾年甚至十幾年。

以前由於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病人常不自覺忽略掉治療的良機。

所以淋巴水腫治療的第一個關鍵,就是早期診斷,確認這問題的存在。

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與超級顯微鏡第二個關鍵是精準的治療。

傳統的淋巴水腫手術治療,是等到病人非常嚴重時才予以大規模切除及植皮,破壞非常大,結果也很不美觀。

而新方法則是利用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藉由微創方法(每個切口僅需約2公分),於患肢建立多個生理性引流,術後恢復時間快(術後當天可下床),住院時間短(約3-5天)。

執行時需把患肢的淋巴管分離出來後與鄰近的靜脈做吻合,重新建立淋巴液回流之替代道路(如繞道手術的概念),讓滯留於肢體造成水腫的淋巴液因壓力差回流至靜脈系統,進而改善肢體腫脹。

是淋巴回流之生理性重建。

此技術一直到超級顯微鏡的發明才得以成熟,因為需要淋巴阻塞處的準確定位以及超顯微的淋巴血管吻合。

患肢的淋巴管管徑約為0.03到0.08公分,一般的顯微鏡實在無法具有這麼高的倍率完成工作。

而使用超高倍手術顯微鏡、搭配職人專門手工製作的手術器械,使用比頭髮還細的縫線進行超顯微縫合,才能完成這艱難的任務,得以造福癌症患者。

回上頁相關文章打疫苗會造成靜脈血栓嗎?該如何處理?先天基因異常呼吸窘迫症三歲女童無法呼吸等換肺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causedbycongenitalabnormalities.Three-Year-Oldgirlcouldnotbreatheandiswaitingforlungtransplantation男性更年期患者憂心新冠疫苗副作用醫師呼籲不需中斷荷爾蒙治療為了您我們持續進步對於本院有任何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