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功能性障礙須先排除其他疾病 | 腸胃蠕動

不少人都習慣以胃腸不好、消化不良等名詞,泛稱自己的腸胃毛病。

當胃腸蠕動功能太快、太慢、或是太敏感,並且持續3個月以上、狀況時好時壞,但幾乎每 ...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第59期出刊日:2012-07-15返回上一層胃腸鬧脾氣 解救有方腸胃不好、消化不良、便秘……,現代人的腸胃毛病一籮筐,你也為腸胃問題所苦嗎?趕快看看專家解析。

 諮詢/李宜家(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撰稿/陳佳佳 30多歲的上班族陳小姐,工作一緊張,常常覺得消化不良、容易脹氣,而且一吃生冷食物又容易鬧肚子,更苦於「嗯嗯」不順暢,有時好幾天才上一次大號,她老覺得自己「腸胃不好」,也曾經鼓起勇氣去做過胃鏡及大腸鏡,但也沒檢查出什麼毛病,後來改為自行購買腸胃藥、吃益生菌等,卻也不見改善,讓她非常苦惱。

 不少人都習慣以胃腸不好、消化不良等名詞,泛稱自己的腸胃毛病。

當胃腸蠕動功能太快、太慢、或是太敏感,並且持續3個月以上、狀況時好時壞,但幾乎每個星期都會遇到,就可說是「胃腸功能性障礙」。

 當胃腸蠕動功能異常,可能會導致腹脹、拉肚子、或是便秘,覺得有便意卻解不出來、或是食道覺得「卡卡」不舒服等。

如果胃腸太敏感,則是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覺得腸胃不適,因此有人老是覺得喉嚨裡有異物感,腸子裡氣多想放屁等。

 胃腸功能性障礙  須先排除其他疾病雖然這些症狀都很常見,但從醫學上來說,要下定論屬於胃腸功能性障礙之前,一定要非常謹慎,必須先排除包括腫瘤、發炎等可能的疾病,另外正在服用減肥藥物,也可能過度刺激排洩功能。

 如果忽略疾病的蛛絲馬跡,立刻把腸胃相關不適症狀診斷為胃腸功能性障礙,直接開立藥物,很可能沒有對症下藥,僅能治標不治本。

例如胃部不適,大部分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若只因為胃鏡檢查結果而給予幫助消化的藥物,無法改善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慢性胃炎。

 另外一個例子,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等代謝疾病,也會讓患者產生腸胃道功能障礙。

糖尿病會造成體重減輕、多尿、口渴;甲狀腺機能亢進則會造成胸口不適、心跳加速、腹瀉,因此有些患者一開始會被當成胃食道逆流或大腸急躁症,這時要針對疾病治療,才能解決患者的不舒服。

還有常見的胃口不好、上腹部疼痛,除了是腸胃不適,有些則是因為罹患肝膽胰疾病所造成的症狀。

 不過困難的是,因為胃腸功能性障礙跟從上到下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膽道、大腸、肛門等部位都可能有關連,「每一個地方都是一門大學問」,有時不容易釐清問題所在,國外甚至有大型的研究會(如RomeFoundation所制定的RomeⅢcriteria)針對整個消化系統功能性障礙進行詳細而嚴謹的研究,必須一一排除可能疾病後,才能歸類到胃腸功能性障礙,從判斷的嚴謹流程,也顯示排除相關疾病的複雜度。

 病情起起伏伏  常需多次就醫除了要先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因素,增加鑑別診斷出胃腸功能性障礙的難度外,胃腸功能性障礙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病情起起伏伏,因此常常需要「拉長戰線」,患者要有心理準備,可能無法一、兩次就醫就得到診斷,需要一陣子追蹤病情變化,醫師也須詳細詢問病史等,因此相對地,患者需要多一點耐心。

 觀察腸胃科門診裡,求診者可高達70%~80%都苦於胃腸功能性障礙,可能陸續做過腸胃鏡、超音波等種種檢查,也服過不少藥物,成了老病號,但老是治不好。

甚至去看過不同醫師,因為醫師使用的檢查工具不同,下的診斷也不同,有些患者還可能因為頻繁就醫卻找不出原因,因此被轉介到精神科治療,讓民眾在就醫過程中覺得不愉快。

 胃腸功能性障礙因為牽涉到的器官、部位範圍很廣,依照不適症狀的相關器官,現階段有一些檢查工具,例如當吞嚥不適、喉嚨卡卡,可利用胃鏡、胃酸酸鹼度測定,判別是否有胃食道逆流、胃酸過多,並可搭配甲狀腺的觸診,診斷是否有甲狀腺腫大。

 感到胃糟糟、胃痛等胃部不適,則可以照胃鏡得知是否有胃潰瘍、並且以幽門螺旋桿菌呼氣試驗,瞭解是否因幽門桿菌感染引起慢性胃炎;至於排便習慣不良、有便秘、腹瀉,大腸的疾病檢測相對單純,可以利用大腸鏡、或是糞便潛血檢查,排除是否有大腸瘜肉、大腸癌、大腸發炎等疾病。

 臨床觀察會有胃腸功能性障礙的民眾,並沒有所謂的「好發族群」,從年輕到年長者都有,不過家庭、職場帶來的壓力,確實較容易出現胃腸功能性障礙。

 對症下藥  改善生活習慣 要再三強調的是,有胃腸的不適,一定先從排除疾病因素著手。

排除疾病後,可針對胃腸功能性障礙的症狀治療。

例如,腸胃蠕動太快,可降低蠕動;腸胃蠕動太慢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