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 | 三期梅毒

第三期梅毒梅毒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梅毒梅毒螺旋體(英語:Treponemapallidum)的電子顯微照片症狀堅硬、無痛、無搔癢的皮膚潰瘍[1]類型primarybacterialinfectiousdisease[*],treponematosis[*]肇因梅毒螺旋體主要是透過人類性行為傳染[1]診斷方法血液檢查[1]相似疾病或共病眾多疾病[1]預防使用保險套、避免發生性行為[1]治療抗生素[2]盛行率4540萬/0.6%(2015)[3]死亡數107,000(2015)[4]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傳染病科DiseasesDB29054MedlinePlus000861eMedicine229461PatientUK(英語:PatientUK)梅毒[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梅毒是一種細菌型的性傳染病,病原體是螺旋菌菌種梅毒螺旋體(英語:Treponemapallidum)的一種亞種(Treponemapallidumpallidum)[2]。

其病原體最早由德國的埃里克·霍夫曼(英語:ErichHoffmann)和弗里茲·蕭丁(英語:FritzSchaudinn)在1905年發現。

梅毒的病徵和症狀相當多樣,隨著感染期(初期、第二期、潛伏期,和第三期)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症狀。

初期典型呈現單一下疳(英語:chancre)(堅硬、無痛、無搔癢的皮膚潰瘍),但會有多處痠痛;在第二期中會出現經常遍布到手掌與腳掌的廣泛紅疹。

在口腔與陰道處會有潰瘍。

潛伏期的患者症狀通常不明顯,可能維持數年[1]。

在第三期會有梅毒腫(英語:gummas)(柔軟、非癌症式生長)、神經性與心臟疾病[5]。

梅毒因其症狀表現類似許多其他疾病,而以「偉大的模仿者」為人熟知[1][5]。

梅毒主要透過人類性行為傳播[1]。

該疾病也可由母親在懷孕或分娩時傳染給胎兒,導致先天性梅毒(英語:Congenitalsyphilis)[1][6]。

其他由相關「梅毒螺旋體」造成的人類疾病包括雅司病(pertenue亞種)、品他病(英語:Pinta(disease))(carateum亞種)及非性病性梅毒(英語:Nonvenerealendemicsyphilis)(endemicum亞種)[5]。

通常梅毒可以透過血液檢查診斷出來,不過其實梅毒螺旋體能使用暗視野顯微鏡檢測。

美國疾病預防中心會建議所有孕婦都進行相關檢驗[1]。

防治梅毒的方法包含使用乳膠保險套,與減少性伴侶等方式[1]。

梅毒可以利用抗生素有效治療。

許多病例中偏好的抗生素為長效性青黴素(英語:Benzathinebenzylpenicillin)肌肉內注射。

對於有嚴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可以使用去氧羥四環素或四環黴素。

對於有神經性梅毒患者,建議使用青黴素G鉀或頭孢曲松。

至於對青黴素嚴重過敏的病患則可以透過口服多西環素或阿奇黴素來進行治療。

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會產生發燒、頭痛,與肌肉痛的雅-赫氏反應[2]。

在2015年,感染梅毒的人數約4,540萬[3],新個案則有600萬宗[7]。

而在2015年期間,梅毒造成10.7萬人死亡,相對於1990年的20.2萬人已降低許多[8][4]。

1940年代,由於抗藥性的關係,青黴素的效用大幅降低。

於是,感染率自世紀之交後便在許多國家上升,通常合併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9][5]。

據信部分導因於劈腿族與性交易的增加,保險套使用的降低及各種不安全性行為[10][11][12]。

2015年,古巴成為世界第一個根除母子垂直感染梅毒的國家[13]。

目錄1病徵及症狀1.1第一期梅毒1.2第二期梅毒1.3潛伏期1.4第三期梅毒1.5先天性2病因2.1病原菌2.2傳播3治療3.1感染初期3.2感染後期3.3雅-赫氏反應4診斷4.1血液檢測4.2直接測試5預防6流行病學7歷史7.1歐洲7.2中國8藝術與文學9社會與文化9.1藝術與文學9.2塔斯基吉和瓜地馬拉研究10著名患者11參考11.1中文書11.2外文書12註釋13參考文獻14外部連結病徵及症狀[編輯]梅毒的病程共有四期:第一期、第二期、潛伏期,和第三期[5],另外也有先天性梅毒[14]。

由於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