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膀胱-書田診所 | 膀胱 神經 斷裂

基本上,隨著神經損傷的部位不同,神經性膀胱的病患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痙攣性的 ... [4]手術─如尿道括約肌切開術、脊髓神經根切斷術或尿液分流術。

站內文章搜尋相關網站回上一層首頁>健康百科>疾病一點靈神經性膀胱1.何謂神經性膀胱﹖人體的膀胱主要的功能是貯存和排出尿液,這兩項功能的完成都必須依靠各種神經的控制和協調。

當神經功能受到傷害時,膀胱的功能也隨之受到影響,並使膀胱本身產生各種病理變化,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特稱為神經性膀胱。

2.神經性膀胱的病患會有那些症狀呢﹖基本上,隨著神經損傷的部位不同,神經性膀胱的病患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痙攣性的神經性膀胱,是因為比較高位(腰椎以上)的中樞神經受到損傷,這樣病患會有不自主排尿的症狀,由於膀胱是處於一種痙攣性收縮的狀態,所以膀胱的容量常常是小於300ml,而膀胱內的壓力也會比較高。

另一種是鬆弛性的神經性膀胱,是因為比較低位(薦椎以下)的中樞神經或周邊神經受到損傷,使得膀胱肌肉失去收縮力,整個膀胱脹得很大,積了很多尿液後才會有部分尿液由尿道溢流出來。

當然,由於神經受損的程度不同,並不是所有神經性膀胱的病患都有這麼兩極化的表現,大部分神經性膀胱的病患主要是因中樞神經對膀胱功能的控制變差,使病患會有頻尿、夜尿、尿急的主要症狀,可能還有排尿困難、排尿中斷和餘尿增加的情形。

3.有那些疾病會造成神經性膀胱呢﹖事實上,幾乎所有神經系統的病變都可以影響膀胱功能。

而控制膀胱功能的神經系統,是包括中樞和周邊的各種神經組織,所以只要有一部分的神經組織受到傷害,就可能影響膀胱的功能,如中風、巴金森症、多發性硬化症、糖尿病、脊髓膨出、脊髓外傷或手術、骨盆腔的外傷或手術等等,都可能影響膀胱功能。

此外,不良的排尿習慣、器官老化、發炎或焦慮等因素所造成的神經機能退化,都會影響膀胱功能,造成了神經性膀胱。

4.神經性膀胱要如何診斷呢﹖診斷神經性膀胱,最主要的還是先由病患詳細的病史和身體檢查來做初步判斷後,再依病情之需要,安排各種適當的檢查。

其中最重要的是尿流動力學檢查,如膀胱功能測量,尿流速測定,尿道壓力檢查以及肌電圖檢查等。

這些檢查不只是可以幫助診斷,而且在治療過程中,也可以用來評估治療的效果。

此外,如放射線、超音波以及內視鏡的檢查,都應依病患之病情做適當安排。

5.神經性膀胱的病患應接受那些治療﹖由於各個神經性膀胱病患的症狀並不相同,所以有關的治療也應根據病患的病情來選擇。

基本上治療的目的在於維護膀胱,腎臟的功能,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因此,主要的治療方式有下列幾種:[1]藥物治療─以藥物控制膀胱或括約肌的功能,以預防尿路感染及結石的產生。

[2]膀胱排尿反射訓練。

[3]導尿─留置導尿或間歇性自我導尿。

[4]手術─如尿道括約肌切開術、脊髓神經根切斷術或尿液分流術。

6.神經性膀胱會造成那些併發症﹖神經性膀胱由於膀胱功能的改變可能引起反覆的膀胱、腎臟的感染和產生結石,會使腎臟水腫,腎臟機能喪失,造成尿毒症,或是引發嚴重的尿路感染造成敗血症。

此外,由於有些病患會有尿失禁的情形,使得陰部的皮膚產生病變和感染,更增加了照顧上的困難。

7.請問應如何照顧接受留置性導尿管的病患呢?接受留置性導尿管的病患,也可過正常的家居生活,甚至外出工作、旅遊和淋浴,只要您做到下列幾項保健:平時要有充份的飲水,多吃青菜水果等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以保持尿流通暢,避免產生沉澱。

尿袋應該放低,以免尿袋中的尿液回流。

尿管和尿袋一個月換一次就足夠,但如果沉澱物太多,就該適時更換。

口服的長效抗生素,以適度抑制尿路細菌的滋長。

如果是長期臥床,行動不便的病患,更應注意尿路的通暢,和局部的清潔,以避免發生嚴重的感染。

必要時,可考慮以恥骨上膀胱造廔管來取代尿道導尿管。

8.請問什麼是清潔的間歇性自我導尿呢?所謂清潔的間歇性自我導尿,是治療神經性膀胱病患常用的一種方法,教導病患在日間約每四小時自行導尿一次,或在上完廁所後自行導尿,將膀胱內的餘尿排出。

自行導尿時,必須用一種矽膠質清潔的導尿管,以水或K—Y膠潤滑後,再由尿道口緩緩的將導尿管放入膀胱以排出尿液。

此法可使病患免去長期攜帶導尿管的煩惱,也可保護病患膀胱和腎臟功能,幾乎所有的病患在經過教導和練習之後都能輕易完成,是對神經性膀胱病患最好的一種照顧和治療。

最後更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