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疣狀增生:病例之臨床治療與病理特性分析 | 口腔疣治療

結論:本科之研究即反應出口腔黏膜病變的複雜與多樣性。

治療方式為多數病灶以雷射直接局部切除即可,少數範圍較大的病灶則施以廣泛切除。

切片檢查時, ... 熱門: 首頁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學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大陸期刊  核心  非核心DOI文章首頁臺灣期刊醫學秀傳醫學雜誌200806 (8:1-2期)查看詳細全文篇名口腔疣狀增生:病例之臨床治療與病理特性分析並列篇名OralMucosalVerrucousHyperplasia:ClinicalAnalysis作者陳偉曄、陳忠雄、洪嘉駿、李俊毅、劉德雄、潘明勳、鍾從得、郭健龍中文摘要背景:口腔黏膜疣狀增生為口腔的癌前病變的一種,在臨床上非常值得我們注意。

本篇研究目的即在統計分析,並探討病灶之臨床表現、相關因子、病理特性、治療方式。

方法:本篇收集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間,口腔疣狀增生之病例共26例,以回溯性的方式統計患者年齡、性別、是否抽煙、喝酒、嚼食檳榔.;病灶發生部位、是否為多發性、是否併發其他口腔黏膜病變,以及診斷、治療和後續追蹤的情形並且比較相關之研究報告,據以分析其病理特性以及討論在臨床治療上的注意事項。

結果:共26位患有口腔疣狀增生之患者,皆為男性,年齡平均約為55歲。

發生位置在頰部的有18處,硬顎和下唇各3處,軟顎和牙齦各2處,舌部和臼齒後三角區各1處。

其中,過去沒有其他口腔黏膜相關病史的有19例;有口腔黏膜病史且與此次診斷相同位置者共6例。

有病史且與此次診斷不同位置者則有1例(鱗狀上皮細胞癌)。

對於病灶的診斷,有3例的切片檢查報告與術後病理結果不符合。

本科之治療方式為較小的疣狀增生病灶以雷射直接局部切除,較大的病灶則以廣泛切除並以頰咽部脂肪轉移的方式填覆傷口。

術後追蹤時間平均為8個月,情形良好者11例,失聯者4例,其餘11例有復發現象,但追蹤至今尚未發現有惡性轉變之案例。

結論:本科之研究即反應出口腔黏膜病變的複雜與多樣性。

治療方式為多數病灶以雷射直接局部切除即可,少數範圍較大的病灶則施以廣泛切除。

切片檢查時,大的病灶應多作不同位置切片,以和口腔疣狀癌與鱗狀上皮細胞癌區分。

目前追蹤的結果顯示並未遺漏惡性上皮細胞癌的病例,但對於疣狀增生的預後則需要更長時間的追蹤。

英文摘要Background:Verrucoushyperplasiaisoneofthepre-malignantlesionsoforalcancer,thusitisworthyofconsiderableclinicalattention.Theaimofthisstudyistodiscusstheclinicalpresentation,relatedfactors,pathologicfeaturesandtherapeuticmodalitiesoforalmucosalverrucoushyperplasiabystatisticalanalysis.Methods:Thisisaretrospectivestudyof26caseswithoralmucosalverrucoushyperplasiaintheirpathologicreportfromJan.2003toJan.2006.Weapplystatisticalanalysisofage,gender,historyofsmoking,drinkingandbetelnutchewing,lesionsite,multi-centricity,andothercomplicatedoralmucosalpathologicchanges.Diagnosis,treatmentandfollow-uparealsoincluded.Results:Thetwenty-sixpatientsincludedwereallmaleswithameanageof55years.Lesionsitesoriginatedfrom18buccalareas,3hardpalates,3lowerlips,2softpalates,2gingivals,1oraltongueand1retromolartrigonearea.Therewere19caseswithoutanypriororalmucosapathologichistory.Forthosewithpreviousoralmucosapathologiclesions,6casesare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