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 | 臍膨出原因

臍膨出是指一種先天性腹壁發育不全,部分腹腔臟器通過臍帶基部的腹壁缺損突向體外,表面蓋有一層 ... 從二者的發病原因及膨出腫物等方面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acromphalus-macroglossia-megasomasyndrome,AMMS)是先天性臍膨出中伴有巨舌症,巨體症的病例的特殊類型。

1861年Bubl曾對這種病例進行過描述,但沒有提到巨舌改變。

1963年Beckwith和1964年Wiedemann分別對該病進行了較詳細的描述,故一般又稱Beckwith-Wiedemann症候群。

臍膨出是指一種先天性腹壁發育不全,部分腹腔臟器通過臍帶基部的腹壁缺損突向體外,表面蓋有一層透明囊膜的畸形。

常合併有染色體異常,如13、18、21三體症候群。

目錄1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的病因2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的症状3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的診斷3.1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的檢查化驗3.2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的鑒別診斷4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的併發症5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的預防和治療方法5.1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的西醫治療6參看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的病因(1)在胚胎第6—10周時,由於腹腔容積尚小,不能容納腸管,因此中腸位於臍帶內,形成暫時性臍疝。

待至第10周後,腹腔迅速增大,中腸退回腹腔。

而胚胎體腔的關閉,則由頭側皺襞,尾側皺襞和兩側皺襞共四個皺襞,從周圍向腹側中央摺疊而成,並匯合形成未來的臍環,如果在上述發育階段,胚胎受到某種因素的影響,而體腔閉合過程停頓,就可產生內臟突出畸形。

當四個皺襞中某個皺襞的發育受到限制,就產生不同部位的發育缺陷;(2)生後即發現臍帶根部突出一腫物。

腫物大小不一,與臍部缺損直徑大小有關。

小者僅在臍根部稍突出,大者缺損直徑可達10cm以上,突出腫物如新生兒頭大小。

臍部缺損直徑在6cm以上者稱巨型臍膨出。

生後臍膨出表面囊膜透明,透過囊膜可見其中突出的器官。

6-8h後囊膜逐漸混濁、水腫增厚,2-3d後和臍帶一起乾枯。

囊膜的基底部為正常皮膚,略高於腹壁,並有向囊膜爬行趨向。

囊膜與皮膚交界部易發生裂隙,並可發生感染擴散至腹腔。

如在產前或分娩過程中囊膜破裂,脫出內臟可有水腫、充血及表面纖維素性滲出物覆蓋等變化。

發生囊膜破裂者多因脫水,腹腔感染而全身情況不佳;(3)也有相關病例研究發現,本病可能有家族性發病傾向,可能為單基因遺傳病,染色體隱性遺傳。

亦有作者認為本病表現為低血糖,胰島素及生長激素增高,是內分泌異常所致;(4)可伴多發性畸形,巨舌以肌肉肥厚為主,肌纖維數量增多,發育正常,生長較緩慢。

胰腺胰島的結構基本正常,但數目增多,體積增大,胰腺腺泡和胰管增生,使血糖降低,病兒出現低血糖。

腎皮質內腎小球形成過程持續,集合管擴大和形成不良,腎髓質錐體部結構不良。

睾丸有間質細胞增生,卵巢濾泡囊腫,垂體中性粒細胞增生。

肝脾腫大,有大量髓外造血灶和髓樣化生細胞散在,偶見肝脂肪浸潤;臍膨出合併其他畸形的發病率高達60%,如消化道畸形、心血管畸形、肢體畸形、先天愚型及合併染色體症候群如13-15。

臍膨出-巨舌-巨體症候群的症状(1)本病的三大典型症状,分別為臍膨出、巨舌、出生體重及身長均超出正常標準,臍膨出是本症候群最突出的畸形,病兒生後生長迅速,臨床上男女均可發病;(2)前期症状:患兒出生後即顯示出許多畸形外觀,體格較一般新生兒明顯比較大,舌頭巨大,常伸出口外,活動笨拙,影響正常的哺乳動作及咬合,嘴並不增大,常伴有腹部膨大臍膨出或臍疝;(3)出生後1個月內患兒呈消瘦狀態,皮下脂肪明顯減少,但以後幾個月則生長逐漸加速,甚至接近巨大畸形。

至1周歲左右,表現吐字不清、言語障礙,下頜突向前方。

低血糖作為本病的突出症状,可在出生後24-48h出現,表現為呼吸困難或暫停、眼球震顫、抽搐、昏厥、肌張力低下等,嚴重者出現抽搐、意識喪失,可導致患兒死亡或永久性腦損害;(4)常見內臟肥大,半身肥大等,如肝、腎、胰腺、心臟等均有不成比例的肥大。

還可有顏面的火焰狀母斑、額眉部紅斑,耳垂有斜行鋸齒狀裂隙、耳廓畸形,顏面中央發育不全,膈肌缺損,陰蒂肥大,隱睾,腸扭轉以及母體羊水過多,巨大胎兒等;(5)患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