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自信心這幾種口吃快就醫 | 大人突然口吃

兒童口吃患者在日常溝通對話,交友受到影響,有些不敢在外出時說話, ... 快,孩子要先聽懂大人說的話再自己用口語說出來,是需要時間的。

回首頁facebookLinetwitter複製連結ETtoday新聞雲>ETtoday探索新聞總覽醫療保健照護線上每日健康常春月刊NOW健康台灣復健醫學會旅遊美食職場甘苦生活情報美妝時尚親子天地ETtoday新聞雲>ETtoday探索2018年10月07日07:45▲口吃會自己好嗎?(圖/pixabay.com)作者/復健科洪翊倫醫師兒童復健門診時,有時遇到小孩進來診間,才剛開口說話:「我我我…」,一句話還沒說完旁邊的家長等不及就打斷他,對我說:「醫師,他講話有口吃,需要做復健嗎?」口吃是什麼?口吃就是講話不流利,說話時單一個字重複好幾次,某些字彙停頓或拉長好幾秒,或是剛開口的第一個字難以發出聲。

這種狀況多發生在學齡前的兒童,10歲以前都可能出現短暫的口吃。

大部分有口吃的兒童長大後口吃會消失,但有少數的人,口吃會一直持續到成人。

兒童口吃患者在日常溝通對話,交友受到影響,有些不敢在外出時說話,擔心被嘲笑,嚴重的甚至會缺乏自信心。

在診間遇到口吃的成人患者,評估時雖然他們口吃的嚴重程度不一,有的僅在情緒緊繃時才出現口吃,有些連對話都顯得困難,短句子都無法順利完成,除了社交問題,遇到要找工作或是在職場的表現不盡人意是他們主動就醫的重要因素。

為什麼會有口吃?2~5歲的學齡前兒童是最常發生口吃,其中男孩比例高於女孩,男女比為4:1。

造成兒童口吃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基因遺傳:有60%的口吃患者,他們的家族成員也曾經有過口吃,有些基因已被證實與口吃有關。

發展遲緩:兒童本身有發展遲緩,特別是口語溝通能力方面的遲緩,更容易有口吃。

家庭因素:家人對兒童期待高或是快速步調的生活方式。

神經生理:口吃患者的左大腦語言與聽覺區與一般人不同。

口吃患者的左大腦連接聽覺區與計畫執行說話的語言區的白質路徑較細,比一般人不活化。

出現口吃時該怎麼辦?兒童時期的出現口吃,在治療前先了解是不是真的口吃,學齡前的兒童有些因為處於語言發展期,剛開始使用要複雜的長句子,說話的不流暢是正常的語言不流暢。

一般來說,3歲半以前出現的說話不流暢多屬於正常的語言不流暢,會自動消失。

兒童口吃的治療,不單純只是針對兒童,家長跟照顧者的態度跟說話方式也是治療的部分。

家長跟照顧者要有耐心,放慢說話的速度,等待孩子把話說完,成人說話的速度比兒童說話速度快,孩子要先聽懂大人說的話再自己用口語說出來,是需要時間的。

當孩子在背誦或閱讀時說話流暢時,適時給予孩子鼓勵,增加他的信心,不至於害怕或逃避講話。

減少給孩子的壓力,不要打斷孩子說話,不要催促孩子,或要求他再說一次。

成人說話的口吃,是從兒童時期開始持續到大沒有消失,因此建議尋找專業的醫療協助練習。

什麼時候該找復健科醫師評估做語言治療呢?●兒童口吃持續超過6個月●出現逃避說話的舉動●說話時出現不當的肢體動作或表情●學校生活受影響●成人口吃同場加映:小朋友打鼾恐阻礙學習與生長發育!扁桃腺與腺樣體肥大搜尋附近的診所:復健科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關鍵字:照護線上口吃復健科洪翊倫探索總覽探索醫療保健探索親子天地分享給朋友:追蹤我們:推薦閱讀台灣何時可達群體免疫?莊人祥:明年初打到一定程度世界衛生組織推估,目前新冠疫苗接種推行速度,估計達到群體免疫得耗費5年時間。

外界好奇台灣的情況,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分析,我國10大類優先接種族群占總人口數65%,打到一定程度要到明年初左右,其餘族群則希望明年中旬可以達到一定程度。

2021年03月02日21:43嬰脹氣…婆婆拿「涼涼藥膏」擦!醫嘆「2歲↓母湯」:嚴重恐釀癲癇有媽媽分享,婆婆因覺得寶寶肚子脹,因此用了曼秀雷敦擦拭、按摩肚子,還好當下媽媽夠警覺,阻止了婆婆的舉動。

對此,醫師提醒家長,一定要注意「兩歲以下禁用含薄荷醇或樟腦物品」,無論是綠油精或萬金油,若不小心使用過量,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癲癇等症狀,如果是吸入或誤食樟腦,嚴重更會致死。

2021年03月02日21:17國人愛吃保健品!吞1顆=吃17種營養...醫曝食用條件:一般人不需要理科太太再募資平台販售含有多種營養素的綜合維他命,其中維生素、鐵、DHA、Q10等通通濃縮成一小顆膠囊,並表示可以現代人更好的維持高效率的工作生活。

專家提醒,有不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