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聚寶盆》臥病嬤類天皰瘡水泡長不停 | 老人 身上 有 水泡

多關心、陪伴居家老人,可警覺一些身體健康變化,及早就醫;圖為情境 ... 85歲的張阿嬤身上長了不知名的水泡,水泡破了又長,家屬到診所拿藥 ...自由電子報更新於2020年01月12日00:35•發布於2020年01月11日21:30▲多關心、陪伴居家老人,可警覺一些身體健康變化,及早就醫;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照片提供/陳俊佑)文/陳俊佑85歲的張阿嬤身上長了不知名的水泡,水泡破了又長,家屬到診所拿藥塗抹,卻不見好轉,心急地來院求救。

還好家屬積極,否則阿嬤恐會因傷口感染致敗血症而危及生命。

經與居家護理師前往訪視張阿嬤後,發現傷口不像是細菌感染,也非褥瘡的常見表徵,懷疑是老年人較常發生的自體免疫性疾病「類天皰瘡」,於是給予口服類固醇治療,一週後再次訪視個案,傷口已經痊癒,皮膚完整。

自體免疫性疾病可口服類固醇類天皰瘡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的疾病,發生族群以老年人居多,與體質及免疫系統老化有關,發病時,全身的皮膚都可能出現水泡。

水泡大小從小水泡到3公分都有,侵犯的部位以肚子最常見,水泡膨脹飽滿,破了就流膿,慢慢結痂,但沒多久又長出新的水泡,體無完膚。

家人常會誤以為是照顧不周導致的褥瘡。

傷口不像細菌感染也不像褥瘡要確診為類天皰瘡,必須靠切片檢查,但因為這類病人多為長期臥床的老年人,考慮到家屬的方便性,一般臨床處置上,藉由醫師的臨床判斷,看症狀是否典型,給予藥物治療後再評估狀況。

若像本個案一樣,傷口恢復良好,就可以當作確診依據,如果治療後依舊無法痊癒,可能代表診斷有誤或是罹病程度較為嚴重,此時就建議盡快就醫做詳細的檢查,對症下藥。

居家醫療的好處在於醫師可以直接訪視病人,減少誤診的機會,因為有時家屬傳遞訊息,會出現誤差造成醫師誤判病情,導致醫療支出增加,延誤病情的控制。

像此個案如果非本院居家收案病人,一直去診所拿藥,診所醫師聽家屬轉述就給予藥物,有時產生誤判,導致病人病況久久無法控制下來。

如果病人持續產生水泡,家屬傷口照護又不完善,細菌感染後,就會變成敗血症,一條生命可能就離開了。

家屬的關心很重要,若能及時警覺老人皮膚和身體健康狀況的變化,就能及早就醫,獲得治療。

(作者為岡山秀傳醫院家醫科醫師)▲皮膚反覆長水泡,破了又長,皮膚紅紅爛爛。

(照片提供/陳俊佑)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查看原始文章生活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