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復舊不全 | 子宮復舊不全定義

子宮復舊不全是產後較常見的併發症。

在正常情況下,分娩後,由於子宮體肌纖維收縮及縮復作用,肌層內的血管管腔狹窄甚至栓塞,使局部血液供應明顯減少,子宮肌細胞缺血 ...反饋分享複製鏈接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https://baike.baidu.hk/item/子宮復舊不全/704769複製複製成功子宮復舊不全編輯鎖定子宮復舊不全是產後較常見的併發症。

在正常情況下,分娩後,由於子宮體肌纖維收縮及縮復作用,肌層內的血管管腔狹窄甚至栓塞,使局部血液供應明顯減少,子宮肌細胞缺血發生自溶而逐漸縮小,胞質減少,因而子宮體積明顯縮小,子宮腔內的胎盤剝離面隨着子宮的逐漸縮小而相應縮小,加之子宮內膜的再生使剝離面得以修復,子宮通常在產後5~6周時恢復到接近非孕時狀態,這個過程稱為子宮復舊(involutionofuterus)。

當上述復舊功能受到阻礙時,即發生子宮復舊不全(subinvolutionofuterus)。

目錄1症狀體徵2用藥治療3飲食保健4預防護理5病理病因6疾病診斷7檢查方法8併發症9預後10發病機制子宮復舊不全症狀體徵編輯子宮復舊不全最突出的臨牀表現是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從正常的僅持續3天,延長至7~10天,甚至更長。

若病因為胎盤殘留,則血性惡露持續時間長,而且血量也明顯增多,此時惡露常渾濁或伴有臭味。

有時能見到壞死的殘留胎盤組織和(或)胎膜組織隨惡露一起排出。

在血性惡露停止後,若有膿性分泌物流出,提示伴有子宮內膜炎症。

病人在這段期間常有腰痛及下腹部墜脹感,但也有少數病人血性惡露量極少,而主要是下腹部出現劇烈疼痛。

若行雙合診檢查,常發現宮頸較軟,宮頸外口至少能通過1指,子宮較同時期正常產褥子宮稍大稍軟,多數子宮呈後傾後屈位,並有輕微壓痛。

若因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或盆腔感染所致的子宮復舊不全時,子宮壓痛更明顯,甚至附件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壓痛。

子宮復舊不全用藥治療編輯1.子宮復舊不全時,均應給予子宮收縮劑。

最常用的藥物有:麥角新鹼(ergometrine)O.2~O.4mg,2次/d肌注;縮宮素(oxytocin)10~20U,2次/d,肌注;麥角流浸膏2ml,3次/d,口服;益母草顆粒劑2g,3次/d,沖服;生化湯25ml,2~3次/d,口服;產復康沖劑20g,3次/d,沖服。

以上各藥至少應連續用2~3天。

2.確診為部分胎盤殘留或大部分胎膜殘留所致子宮復舊不全時,因常伴有子宮內膜和(或)子宮肌層輕度感染,故應先口服頭孢氨苄1g和甲硝唑0.2g,4次/d,口服,連服2天后再行刮宮術,以免發生感染擴散。

應全面徹底地刮除殘留組織及子宮蜕膜,以達到止血和進行病理檢查的雙重目的,還應注意排除子宮絨毛膜癌。

術後應給予子宮收縮劑促進子宮收縮,並繼續應用廣譜抗生素1~2天。

3.子宮復舊不全的病因,若為子宮肌壁間肌瘤,主要是應用子宮收縮劑。

若治療數天無顯著效果,陰道仍持續較多量流血,則應考慮切除子宮。

子宮復舊不全飲食保健編輯子宮復舊不全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飲食宜清淡為主,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均衡,多吃蔬果,忌辛辣刺激食物。

子宮復舊不全預防護理編輯1.在妊娠期間,應重視能夠增強孕婦體質的一切措施。

2.臨產後,必須正確處理胎盤及胎膜的娩出,應認真仔細檢查娩出的胎盤胎膜是否完整,並注意檢查胎盤胎兒面邊緣有無斷裂血管,以便能夠及時發現副胎盤。

若懷疑有副胎盤、部分胎盤殘留或大部分胎膜殘留,應在嚴密的無菌操作下伸手入子宮腔內取出全部殘留組織。

若檢查胎膜後確認僅有少許胎膜殘留,產後可及時應用子宮收縮劑及抗生素,等待其自然排出及預防感染。

3.為避免產後尿瀦留,囑產婦於胎盤娩出後4h內及時排尿。

若產後6h仍不能自行排尿並診斷為尿瀦留時,應及時處理,必要時導尿。

4.囑產婦避免長時間仰卧位,並鼓勵產婦早期下牀活動。

若確診為子宮後傾後屈位,每天應行胸膝卧位2次,每次15~20min予以糾正。

5.應加強分娩及產褥期護理,儘可能預防子宮復舊不全的發生。

如懷疑有殘留時,應立即清理宮腔,同時給子宮收縮劑促進子宮收縮,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積極處理產後尿瀦留,一旦出現產後小便困難,應儘快予以處理,如熱敷下腹部、針灸、艾灸、穴位封閉新斯的明。

如小便仍尿不盡,膀胱脹至近臍平需放置持續導尿。
<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