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muh.org.tw/www/kmcj/data/9609/10.htm | 帶狀皰疹神經痛

科學斬蛇--談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疼痛科   周笑華副教授(96年9月)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為急性帶狀疱疹感染後引發延續的神經痛症候群,病人常因疼痛難耐而來就診。

帶狀疱疹,台灣民間稱之為「飛蛇」或「皮蛇」。

據古代醫書記載,有以「甑在瘡」、「火帶瘡」、「纏腰火丹」等名稱之。

由這些名稱,不難想象帶狀疱疹患部水泡蔓延的情形。

帶狀疱疹好發於胸部,其次為頭部和腰腹部,通常只發作於身体單側。

為什麼會產生帶狀疱疹?主因是兒童期曾感染水痘,當時水痘雖然痊癒了,但水痘病毒會潛伏在脊髓神經節內,一旦這些病毒被活化,會沿著周邊神經蔓延及往皮膚擴散,便產生帶狀疱疹。

由此可知,曾感染水痘的人就有機會發生帶狀疱疹,其發病率約為15%。

但免疫機能差的危險群,如六十歲以上老人、糖尿病人、惡性腫瘤病人、愛滋病人、精神壓力過大及身體過度疲勞的人等,其發病率就比一般人高出五至十倍。

在帶狀疱疹發作的急性期,病人會感到患處發癢不適和燒灼痛。

治療上除了要小心照顧水泡防止感染和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病毒製劑外,重點應包括疼痛之處理。

疼痛治療包括投與止痛劑、類固醇、抗憂鬱劑、鎮靜劑等藥物療法,光刺激療法以及神經阻斷術等。

所謂神經阻斷術是把藥液(如局部麻醉藥)依解剖位置注射於神經纖維周圍,以阻斷向心性痛覺的傳導。

神經阻斷術不僅可紓解疼痛,還可緩和肌肉的緊張及血管的收縮,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受傷神經的修復。

施行神經阻斷術時是依據帶狀疱疹所侵犯的位置和範圍來選擇適當的神經或神經節。

如帶狀疱疹分布在胸部且範圍廣者,可依脊髓神經之分節分布(dermatomesections)來施行胸椎硬脊膜外阻斷術(epiduralblock);若範圍小者,則施行肋間神經阻斷術。

頭頸部的帶狀疱疹,則可施行星狀神經節阻斷術(stellateganglionblock)。

神經阻斷術除能舒解急性期疼痛外,更重要是預防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之發生。

年輕人的帶狀疱疹,在急性期經四至五週的自然病程,皮疹痊癒後,疼痛也隨之消失。

但老年人和免疫力弱的人,帶狀疱疹的水泡結痂後,患處仍持續疼痛達數月甚至數年,此稱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生率與年齡有密切關係,大於六十五歲者,發生率為50%,大於七十歲者則高達70%。

除年齡外,若疱疹長在臉部,水泡蔓延範圍廣,急性期疼痛程度嚴重或血液中病毒抗體指數偏高者,都屬高危險群。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常被形容為燒灼痛、銳痛、刺痛、觸感痛(曾有病人因此而不敢穿衣服)等。

病人常因疼痛而導致心情不快、情緒不佳、起居不便、疲怠失眠而影響生活品質。

造成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病理生理機轉非常複雜,牽涉到末梢和中樞神經系統。

治療方面,包括投與抗痙攣藥Gabapentin、鴉片類止痛劑、三環抗憂鬱劑、Lidocaine貼片等藥物療法,施行神經阻斷術,以及經皮電刺激或光刺激療法等多種方法之結合。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很難治癒,有些病人幾乎是痛不欲生。

因此建議高危險群病人,除了急性罹病期須積極治療外,在水泡結痂後二至四週內,視疼痛狀況尋求上述治療方法給予適切治療,以緩解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回本期目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