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肝衰竭搶救回來的黃疸寶寶—罕見的『新生兒鐵質沈著症』 | 新生兒肝功能異常

Rh血型不合的新生兒溶血性黃疸 ... 主要在於矯正低血糖、凝血功能異常與出血、​水腫與腹水的治療、續發性感染的控制、肝性腦病變的監測、以及注意腎功能的 ...從肝衰竭搶救回來的黃疸寶寶—罕見的『新生兒鐵質沈著症』小兒科  施相宏主任(小港院區)(102年7月)愷愷滿一歲了,如今已是個活潑好動、健壯的可愛寶寶,完全看不出來他在出生第二天就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共計兩個月,二度瀕危,一次須要換血、另一次差點必須換肝。

所幸都能夠逢凶化吉、吉人天相,在高醫兒科菁英團隊殫精竭慮的細心呵護下,迅速診斷並及時介入治療,終能恢復健康,而這一切則要從「黃疸」說起。

Rh血型不合的新生兒溶血性黃疸這次是媽媽的第二胎,出生時愷愷足月、體重3300克、活動力佳,一切都很安好。

可是出生後當天就感覺膚色變黃,24小時內黃疸指數就上升到16mg/dL,於是就被轉院到高醫新生兒加護病房。

立刻用上加強照光,卻仍然無法控制黃疸指數的飆升,追蹤至隔天一度總膽紅素高達36mg/dL,檢驗證實為Rh血型不合所導致的急性溶血性黃疸,經過兩倍血容積的積極換血搶救,間接型膽紅素逐漸下降至低於20mg/dL以下,可以使用照光控制的範圍。

直接型黃疸與急性肝衰竭令人覺得困惑不安的是,一般而言溶血或是哺喂母乳所引起的嬰兒黃疸,均屬於間接型黃疸,上升過高時必須接受照光、甚至換血等治療並且密切追蹤,以避免造成「核黃疸」,也就是間接型膽紅素沈積於中樞神經的腦幹與神經核,導致腦傷以及神經學後遺症。

然而追蹤愷愷的抽血報告卻發現,他的血液中直接型膽紅素在出生後第三天前後開始很快地上升,甚至超過原先間接型膽紅素的值,呈現交叉走勢(如圖一所示),達到20mg/dL以上。

家長們一定要知道的是嬰兒不可以出現直接型黃疸,若是抽血發現直接型膽紅素上升,則必須考慮是由肝膽疾病所造成,最常見的鑑別診斷包括膽道閉鎖、感染症、新生兒肝內膽汁滯留症候群、長期使用全靜脈營養、腸阻塞等等(請見表一);其中會導致嬰兒急性肝衰竭的成因,主要為敗血症、B型肝炎、新生兒鐵質沈著症等。

肝衰竭的處置發生急性肝炎或肝功能惡化,黃疸指數上升超過10~12mg/dL,且凝血功能開始出現延長現象,這是肝衰竭的表徵,病患必須住進加護病房接受密切觀察與治療。

主要在於矯正低血糖、凝血功能異常與出血、水腫與腹水的治療、續發性感染的控制、肝性腦病變的監測、以及注意腎功能的惡化。

然而避免走上換肝一途,則必須儘早找出造成肝衰竭的直接原因,並積極加以治療。

愷愷的例子雖然罕見,但在家庭會議中愷愷的媽媽不放棄任何一絲搶救的機會與希望,進而經由核磁共振掃描、血液檢查證實鐵質的異常沈積,並參考國際治療經驗投與免疫球蛋白後,黃疸指數開始下降且凝血功能逐漸恢復正常,並於一個月後出院門診追蹤,三個月後肝功能恢復正常!難能可貴的經驗特與各位醫界先進與病友家長們分享。

圖一:愷愷出生後第一週的黃疸指數【回本期目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