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產褥期 | 子宮復舊時間

子宮復舊 胎盤娩出後的子宮逐漸恢復至未孕狀態的過程稱子宮復舊,主要表現為宮體 ... 產褥期間臥床時間長,缺少運動,腹肌及盆底肌鬆弛,加之腸蠕動減弱,容易便秘。

 婦產科教室   ObstetricsandGunecology妊娠診斷 正常產褥從始盤娩出至產婦全身各器宮除乳腺外恢復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所需的一段時期,稱產褥期,一般規定為6周。

 第一節產褥期母體變化    一、生殖系統的變化 (一)子宮    1.子宮復舊胎盤娩出後的子宮逐漸恢復至未孕狀態的過程稱子宮復舊,主要表現為宮體肌纖維縮複和宮內膜再生。

    (1)宮體肌纖維縮複:子宮復舊不是肌細胞數目減少,而是肌細胞縮小,表現為肌細胞胞漿蛋白質被分解排出,胞漿減少。

裂解的蛋白及代謝產物通過腎排出體外。

隨著肌纖維不斷縮複,宮體逐漸縮小,于產後1周子宮縮小至約妊娠12周大小,在恥骨聯合上方可捫及。

於產後10日子宮降至骨盆腔內,腹部檢查捫不到宮底,直至產後6周,子宮恢復到正常非孕期大小。

子宮重量也逐漸減少,分娩結束時約為1000g,產後1周時約為500g,產後2周時約為300g,直至產後6周為50-60g,較非孕期子宮稍大。

    (2)宮內膜再生:胎盤從蛻膜海綿層分離排出後,胎盤附著面立即縮小至手掌大,面積僅為原來一半,導致開放的螺旋動脈和靜脈竇壓縮變窄,在正常凝血功能影響下形成血栓,出血逐漸減少直至停止。

其後創面表層壞死脫落,隨惡露自陰道排出。

殘存的子宮內膜基底層逐漸再生新的功能層,整個子宮的新生內膜緩慢修復,約於產後第3周,除胎盤附著部位外,宮腔表面均由新生內膜修復。

胎盤附著部位全部修復需至產後6周時,若在此期間胎盤附著面因復舊不良出現血栓脫落,可引起晚期產後出血。

    2.子宮頸胎盤娩出後的子宮頸鬆軟、壁薄皺起,子宮頸外口呈環狀如袖口。

於產後2-3日,宮口仍可通過2指。

子宮頸外形(產後1周)及子宮頸內口(產後10日)恢復至未孕狀態,產後4周時子宮頸完全恢復至正常形態,僅因子宮頸外口分娩時發生輕度裂傷,因多在子宮頸3點及9點處,使初產婦的子宮頸外口由產前圓形(未產型),變為產後"一"字型橫裂(已產型)。

(二)陰道    分娩後陰道腔擴大,陰道壁鬆弛及肌張力低,陰道粘膜皺襞因過度伸展而減少甚至消失,於產褥期陰道腔逐漸縮小,陰道壁肌張力逐漸恢復,約在產後3周重新出現粘膜皺襞,但陰道於產褥期結束時尚不能完全恢復至未孕時的緊張度。

    (三)外陰    分娩後的外陰輕度水腫,於產後2-3日內自行消退。

會陰部若有輕度撕裂或會陰切口縫合後,均能在3-5日內癒合。

處女膜在分娩時撕裂形成殘缺痕跡稱處女膜痕。

(四)盆底組織    盆底肌及其筋膜,因分娩過度擴張使彈性減弱,且常伴有肌纖維部分斷裂。

若能於產褥期堅持作產後健身操,盆底肌有可能恢復至接近未孕狀態,否則極少能恢復原狀。

若盆底肌及其筋膜發生嚴重斷裂造成骨盆底鬆弛,加之於產褥期過早參加重體力勞動,可導致陰道壁膨出,甚至子宮脫垂。

 二、乳房的變化    乳房的主要變化是泌乳。

產後乳腺分泌乳汁的神經體液調節複雜:隨著胎盤剝離排出,產婦血中胎盤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水準急劇下降,胎盤生乳素在6小時內消失,孕激素在幾日後下降,雌激素則在產後5-6日內下降至基線。

雌激素有增加垂體催乳激素對乳腺的發育作用,但又有抑制乳汁分泌、對抗垂體催乳激素的作用,產後呈低雌激素、高催乳激素水準,乳汁開始分泌。

儘管垂體催乳激素是泌乳的基礎,但以後乳汁分泌很大程度依賴哺乳時的吸吮刺激。

當新生兒在生後半小時內吸吮乳頭時,由乳頭傳來的感覺信號,經傳人神經纖維抵達下丘腦,可能通過抑制下丘腦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數,致使垂體催乳激素呈脈衝式釋放,促進乳汁分泌。

吸吮動作能反射性地引起神經垂體釋放縮宮素,縮宮素使乳腺腺泡周圍的肌上皮細胞收縮,增加乳腺管內壓噴出乳汁,表明吸吮噴乳是保持乳腺不斷泌乳的關鍵,不斷排空乳房,也是維持乳汁分泌的一個重要條件。

此外,乳汁分泌還與產婦營養、睡眠、情緒和健康狀況密切相關。

可見保證產婦休息、睡眠和飲食,避免精神刺激至關重要。

    當胎盤娩出,產婦便進入以自身乳汁哺育嬰兒的哺乳期。

哺乳有利於生殖器官及有關器官組織更快得以恢復。

近年我國大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