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 劍潭中醫診所陳俊豪中醫師:: 隨意窩Xuite日誌 | 疝氣中醫診所

疝氣的定義: 一個器官或部分器官經過一個開口或薄弱缺損,而突出移位即稱之為疝氣,其中 以腹部疝氣最常見。

◎容易自我察覺 ◎是人類很早即能辦識出的疾病之一 ...劍潭中醫診所陳俊豪中醫師健康生活生活健康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704181935疝氣?一般內科疝氣的定義:  一個器官或部分器官經過一個開口或薄弱缺損,而突出移位即稱之為疝氣,其中  以腹部疝氣最常見。

  ◎容易自我察覺  ◎是人類很早即能辦識出的疾病之一  ◎根據統計其發生率約3-4%<總人口數> 尤其以小孩、老人居多<早產兒約20-50%>  ◎ 男性多於女性  ◎發生的原因:先天性缺陷加上後天腹部壓力增加而引起  ◎治療方面:以外科手術為主腹部疝氣的種類  1.橫膈膜疝氣    6.腰疝氣  2.腹璧中線疝氣  7.股疝氣  3.臍疝氣        8.切口疝氣  4.腹股溝疝氣  5.半月線疝氣  其中以腹股溝疝氣及股疝氣最為常見 最常見的疝氣是「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

在胎兒時期,腹腔在腹股溝虛有一個凸出的囊袋,正常人出生時,這個囊袋應已閉合,但是有些人閉合不全,於是腹腔內容物(如腸子或腹網膜)會掉落到這個囊袋,而形成疝氣。

這種形態的疝氣叫做「非直接型腹股溝疝氣」,常在嬰孩時期就被發現,但有些人則到成年時才發作。

通常在腹壓增加(如哭啼或咳嗽)或站立時,腸子或腹!無法自動復位,只要用手經輕按壓,也可逐漸復位。

如果脫出的腸子或腹網膜卡死在疝氣袋裡,無法順利按壓使它復位,此時應立刻到醫院請醫師處理,否則腸子卡久了,血液循環受阻,可能導致腸子壞死,這就是所謂的「嵌入性疝氣」。

另有一種「直接型腹股溝疝氣」,常發生在年紀較大的病人。

因為長期咳嗽,慢性便祕或排尿困難等因素,導致腹股溝虛的肌肉變薄變弱,因而站立時會鼓出來,形成疝氣。

還有一極好發於女性的「股骨窩疝氣」,疝氣不由腹股溝處鼓出,而由其下方股骨窩處鼓出。

一般而言,直接型疝氣較不容易卡死,而股骨窩疝氣則很容易形成嵌入性疝氣。

腹壁外看得到的疝氣還有「臍疝氣」、「腰疝氣」,以及手術後造成的「傷口疝氣」等等。

疝氣發生時,腸子進入鞘狀突(俗稱的疝氣袋),即可在腹股溝看見鼓出的腫塊,不能言語的新生兒或嬰幼兒常伴隨有哭鬧或吐奶,稍大會說話的小孩則會說肚子痛。

檢查時患者平躺或稍用力向腹股溝外上方推擠,腫塊則消失不見(腸子退回腹腔中),即可確認是腹股溝疝氣。

最可怕的是腸子推不回去,發生箝閉性疝氣,時間一久,箝閉的腸子可能發生壞死,甚至可導致敗血症而死亡。

關於疝氣,早在中醫《內經》中就有依症狀命名而有七疝之稱;而《金匱要略》中也提有寒疝與熱疝的差別;古籍中提有寒疝、水疝、氣疝、血疝、筋疝、狐疝、以及頹疝七種疝氣之名,所以中醫所提的疝總分為七種,多屬於厥陰的病症,所以有「諸疝皆歸於肝經」的說法。

中醫認為,此症病機包括久坐寒濕之地,或感受寒濕之邪,以致寒濕凝滯聚於陰部而形成。

或因為寒濕之邪久留不化也可能化熱,再加上外寒及濕熱之邪加雜也可能形成病因。

有因情志不遂,惱怒憂愁以致肝氣鬱滯,由於肝經環繞陰器抵少腹,所以循其中的經脈,淤於睪丸而導致腫痛。

以及因為素體虛弱,操勞過度以致傷氣,氣虛下陷導致少腹睪丸下墜疼痛而形成疝氣。

整體而言,寒、熱、濕邪是疝病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其病理主要與肝經關係密切。

 寒疝:症狀包括陰囊腫硬冷痛,陰莖不舉,喜暖畏寒,形寒肢冷,苔白,舌淡紅。

治療宜溫經散寒,可用吳茱萸湯加味。

二、水疝:症狀包括陰囊水腫,狀如水晶透明,或痛或癢,或少腹按之有水聲,苔薄膩,治療宜利水行氣,藥方可用五苓散加味。

氣疝:症狀包括陰囊腫脹疼痛,少腹結滯不適,或小腹下墜感,常因憂愁、惱怒或煩勞過度而發病,治療宜疏肝理氣或補氣升提。

血疝:症狀包括少腹兩旁連腹股溝結成廱腫,狀如黃瓜,久則潰破流膿,初起兼見寒熱往來,治療宜初期清熱解毒,中期活血散結,潰後益氣養血。

筋疝:症狀包括陰莖腫大疼痛,痛極或潰破流膿,或挺直不軟,或隨小便流出白色膿樣物,治療原則為清熱利濕,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狐疝:症狀包括陰囊時大時小,時上時下,似有物狀,臥則縮入腹中,立則摒入陰囊之中,會有脹痛感。

治療宜疏肝理氣,溫經散寒。

頹疝:症狀包括陰囊腫硬重墜,麻木不知疼痛。

治療宜行氣消堅,藥方可用橘核丸。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