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低血壓... @ 龔晉賢診所健康園地:: 痞客邦:: | 低血壓心跳快

通常血壓低的人心跳會比較快、容易心悸,是因為心臟需要多做工,才能送出較多血液。

服用藥物. 長期吃降血壓藥、鎮定劑等,血壓普偏會 ...關閉廣告龔晉賢診所健康園地跳到主文1.專精心臟及三高慢性病治療。

2.減重、瘦身、塑身--非藥物。

部落格全站分類:醫療保健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Jan14Wed201512:32認識低血壓...認識低血壓高血壓是造成國人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控制高血壓是臨床上重要的健康課題。

然而,相對於高血壓,低血壓卻比較少人提及。

臨床上有部分的民眾血壓反而長期偏低,一般認為收縮壓低於100-110毫米汞柱或是舒張壓低於60-70豪米汞柱,就是血壓低。

在一些運動員或身體狀況良好的人身上,低血壓是健康的表徵。

慢性低血壓的人往往沒有什麼症狀,但有些人可能容易感到頭暈、疲累,甚至暈眩,臨床上,只有血壓低又伴隨症狀時,才會被認為是需要注意的低血壓。

什麼是低血壓?所謂低血壓,是指收縮壓在90-100mmHg以下的情況稱之為低血壓。

一般而言,如果不是生理性的功能障礙,臨床上通常比較沒有特別嚴重的關係。

為什麼會低血壓呢?低血容積是導致低血壓的最普遍原因,可能因貧血、失血、液體攝取量不足、脫水、利尿劑或降血壓藥物引起、遺傳、心臟疾病、靜脈迴流變差、糖尿病等等。

另外,年輕女性的血壓一般也比同年齡男性低,特別是纖瘦的女生,大多數血壓都低於正常值。

但是中年之後,女性進入更年期,高血壓的比例反而比男性多。

有低血壓的問題,還是必須先透過臨床醫師做一鑑別診斷,以排除心臟、神經、內分泌,或是感染方面的疾病。

大量失血或脫水血管中血液量充沛時,壓力會比較大,例如我們說吃鹽會讓血壓上升,是因為鹽裡的鈉會讓水分滯留在血管中,讓血管裡的總液體量增加,所以血壓就上升了。

相反地,如果因外傷或其他原因大量出血,或是嚴重脫水,那血管中的血液量驟減,血壓就會急速下掉。

少數在經期失血量很大的女生,血壓會比較低,也有貧血現象。

心臟機能缺損或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臟收縮功能不良,無法送出足夠的血液。

通常血壓低的人心跳會比較快、容易心悸,是因為心臟需要多做工,才能送出較多血液。

服用藥物長期吃降血壓藥、鎮定劑等,血壓普偏會比較低,另外如攝護腺肥大的病人可能服用α阻斷劑,也有降血壓作用。

如果服藥的劑量不適當,血壓可能降得太低,而引起"姿勢性低血壓",當姿勢突然改變,如起身太快,或由躺著到坐起或站立,血液會向下流,集中到下肢,使血壓突然下降。

正常情況下,姿態改變時,身體會緊縮血管,並增加心臟流出的血液量來調整血壓,所以我們不會有明顯的感覺。

但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的調節功能不良(神經傳導及自律神經系統反應變慢),當姿勢改變時,調節不及,收縮壓降低30mmHg以上,腦部血液不足,這時候突然眼前一片黑、頭暈目眩,甚至可能昏倒。

靜脈回流變差醫學上稱下肢是人體的第二顆心臟,藉著下肢肌肉的收縮力量,讓靜脈的血液回流。

所以長期臥床、欠缺運動、下肢循環不好,血液滯留時,回流至心臟的血液量會變少,進而心臟輸出的血液也變少,血壓就高不起來。

低血壓的種類及原因原發性(生理性)低血壓:這類低血壓的原因並不十分清楚,有人認為與基因遺傳有些關聯。

常見於年輕女性,尤其是體型瘦長者。

本位性(姿態性)低血壓:這是指由坐臥位突然轉變為直立體位或長時間站立引起之血壓下降,因而頭暈眼花,甚至暈厥。

這類低血壓可能與腦動脈硬化血流自動調節能力差,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慢性營養不良或藥物影響等因素有關。

繼發性低血壓:這類低血壓是因某些急、慢性疾病引起的一種症狀。

譬如心肌梗塞,主動脈瓣狹窄,心衰竭,暫時性大出血,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不全,感染引起之休克,藥物影響(降壓劑,利尿劑,抗憂鬱藥物,酒精),神經性疾病或長期臥床等等。

低血壓可能出現哪些症狀?低血壓症狀其實和高血壓的症狀部份雷同,但是頭痛及頭暈的感覺則大不相同。

可能的症狀包含:1.會有整日頭重重的感覺,頭痛,視力模糊、頭暈、耳鳴、眩暈、暈厥。

2.臉色蒼白、虛弱、時常感到很累、想睡、疲倦,頻繁的打呵欠。

3.身體四肢無力,肩膀也會酸痛。

4.手腳冰冷如冰,注意力不佳。

5.胃部脹氣不舒服,有打嗝、食慾不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