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腹股溝疝氣,手術是唯一治療途徑 | 疝氣手術

目前臨床常用的疝氣修補手術仍以傳統開放性無張力式手術居多,相較於腹腔鏡手術,手術方式簡單許多,病患可以選擇局部麻醉或半身麻醉下進行,適合無法進行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養生保健健康新知贊助認識腹股溝疝氣,手術是唯一治療途徑收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瀏覽數40,9932020/12/23·更新日期2021/04/01·作者/廣告企劃製作·出處/廣告企劃製作放大字體國內每年約有4萬名病患接受疝氣手術,其中尤以成人腹股溝疝氣最為常見;許多民眾以為疝氣只是小手術,其實不同部位的疝氣修補方式與技巧,考驗醫師的專長與經驗度,不能小覷!成人會發生腹股溝疝氣的原因,大多數是老化導致腹股溝內環鬆弛、或者因腹壁薄弱破損,導致部分內臟向外凸出而引起,當然,若是腹壓增加也可能會造成疝氣。

在門診中,有許多患者會詢問醫師:「疝氣能不能靠吃藥治療?」台灣疝氣醫學會理事長蔡金宏斬釘截鐵地說:「手術是疝氣唯一的治療方式!」疝氣治療首重「避免復發」若在久站之後、咳嗽或提重物、劇烈運動後,發現自己腹股溝附近有摸得到的突出物,偶爾在休息後或平躺時會自動消失、有時用手還能推回去時,這時幾乎能判斷是腹股溝疝氣了。

「不過,也有其他疾病有類似症狀,例如血管瘤。

」蔡金宏提醒,疝氣嚴重時會發生嵌頓性疝氣,這時可能會因為疝氣腫塊卡住小腸造成腸阻塞,一旦卡得太久,有些病患會發生腸壞死而導致敗血症,每年甚至有接近10例因為疝氣而死亡。

因此,若有症狀出現宜儘快就醫。

臨床做診斷時,醫師會以觸診方式按壓病患的非患側,「因為腹股溝疝氣通常不會只出現單側;且若屬於復發型疝氣,疝氣點也不止一處,應該會有多個薄弱點。

」蔡金宏說,疝氣若第一次手術沒做好,再次手術將更棘手,「降低復發率是治療疝氣的關鍵。

」採縫補方式張力大復發機率較高而治療疝氣時,除了以手術進行修補外,也會針對容易導致腹壓增加的狀況進行改善,如咳嗽、便秘等,或者是相關疾病如肺病、攝護腺肥大、肝病或心臟衰竭等同時處理治療,才能達到好的效果,並且降低疝氣復發率。

而疝氣治療的手術方式,除要將疝氣囊剝離外,還必須進行腹股溝腹壁的修補手術。

傳統腹股溝的修補手術方式很多,主要是採取縫補的方式,將腹壁較強的部位縫補在較弱的部位,優點是方式單純、多數醫師都能執行,但缺點是:縫補方式會讓張力變大、病患疼痛感高,且若腹壁缺損大,復發機率也大,「從統計上來看,在100人之中、術後10年就有10至15例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比例算高。

」人工網膜修補術預後更佳的選擇近幾年為了解決傳統疝氣修補手術的缺點,已經發展出使用人工網膜修補疝氣方式,也稱作無張力式手術,是將人工網膜縫補在薄弱處或缺損的腹壁上,避免內臟再掉出來,不僅降低縫補處的張力、減少疼痛,也能降低復發率。

蔡金宏提及,以人工網膜修補疝氣,能讓10年的復發率降低到1%至5%間,「近年來人工網膜的材質不斷精進,選擇性多,價格也各有不同,可視不同狀況使用。

」例如柔軟輕質量、防止內臟沾黏、部分材質可吸收、或可自動展開鋪平、不容易位移等各式各樣人工網膜,可適用不同狀況的疝氣。

此外,也有最新的方式是透過腹腔鏡進行無張力疝氣修補手術,也能降低復發率。

台灣疝氣醫學會理事長 蔡金宏醫師傳統開放性與腹腔鏡手術各有優點目前臨床常用的疝氣修補手術仍以傳統開放性無張力式手術居多,相較於腹腔鏡手術,手術方式簡單許多,病患可以選擇局部麻醉或半身麻醉下進行,適合無法進行全身麻醉的病患,且門診手術就能執行,可於術後當天出院,術後則建議在三個月內不能提重物。

而腹腔鏡無張力修補手術則有如補輪胎外胎的方式,符合力學原理,能再降低復發率,特別適合兩側疝氣的修補、復發性疝氣,但需全身麻醉,必須留院觀察一至三天。

不過,腹腔鏡疝氣修補因為傷口小、恢復快,能減少疼痛,可讓患者及早返回工作崗位是一大特點,蔡金宏說,將會是未來的主要治療趨勢。

一般建議,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在一周內即可恢復工作,但一個月內仍不建議提重物,運動員通常在兩周後就能開始訓練暖身,真正要進行激烈運動則須滿一個月後較佳。

學會推動疝氣專科認證,可上網查詢專科醫師許多人以為疝氣只是小問題,其實疝氣有分好幾種,除了常見的腹股溝疝氣,還有發生於肚臍的臍疝氣、因腹部手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