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雙病毒(PBFD、APV) 之我的看法@ 『SHOW』 鸚鵡 ... | 鸚鵡病毒

雙病毒傳染途徑不外乎羽屑、糞便、生物液;其中羽屑是主要散布途徑,這是老生常談。

所以,就算家裡只養一隻鳥,已經驗過雙病毒,又發病?其實還是有跡可循。

『SHOW』鸚鵡!所有寵物都是孤兒。

他不該被放在倉庫、閣樓。

他是家人,必須跟我們生活在一起。

如果你以為鸚鵡是單純的寵物,那就大錯特錯了。

他們有思想、有情緒、有個性。

說不定我們才是鸚鵡的寵物。

當鸚鵡把你當成他生命的一份子,他會全然付出。

你需要時時刻刻被深情注視嗎?養隻鸚鵡吧,你會發現他有多特別、你的生活會全然改觀。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107240625鸚鵡雙病毒(PBFD、APV)之我的看法?飼養經驗&鸚鵡器具分享每次討論雙病毒,總是沸沸揚揚,網路上資料少之又少,但是討論的時候,說法卻大不相同。

不知道你聽過哪些說法呢?目前我聽到讓我最匪夷所思的,就是有人提出『基因缺陷』這個講法。

有人說:雙病毒像人類癌症一樣,是潛藏在基因裡的,只是有人會發病,有人不會發病。

這個說法我真的很不苟同!既然說是『病毒』,又何來基因缺陷說?如果他說得是對的,那大家根本不用驗雙病毒,因為現在驗沒有,不代表以後不會發病。

但是,所謂的基因缺陷,應該是基因突變、或是遺傳性的疾病吧。

譬如,唐氏症、地中海型貧血、饞豆症。

這並不會傳染,但是是基因造成的疾病。

而雙病毒,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兩種病毒。

病毒是存在的,我們可以說他多氾濫、具傳染力、傳染力多強、會潛伏。

但是,他就是外在的東西。

說實在,檢驗是會出錯的,因為成本的關係,檢驗方法並不是直接找到病毒的存在,實際檢驗方式因為陌生的專有名詞太多我記不住。

但是因為不是直接去看病毒,所以還是會有判別錯誤的情況。

譬如檢驗結果是98%,有可能被判成陰性,或陽性。

但是因為技術的成熟,檢驗流程標準化,所以出錯的機率就偏低了。

當然,如果要去討論這塊,那就沒完沒了了。

那為什麼,有時會出現『明明檢驗過』卻發病的例子呢?說實在的,我認為『雙病毒』在台灣鸚鵡飼養者的認知裡,大多對他沒有多少認識。

講講黑暗的一面,鸚鵡這塊,在台灣比較偏灰色地帶,飼養者雖然逐年增加,但是還是算弱勢。

造成病毒流傳擴散,其實消費者多半也是媒介。

不過最大的來源,我認為還是進口商。

我不知道該不該同情進口商?台灣有多少進口商?屈指可數!畢竟他們也不想抓有病的鳥,但是國外就是放了有病的鳥?進口之後,有沒有驗過?我說實在,沒驗的有,有驗的確實也有。

但是驗出來有問題的鳥哪裡去了?我們該相信每個業者真的都這麼有『良心』嗎?更別說走私了,走私部分更無法可管。

這部分就不用多說了。

再來說說繁殖場部分,合法登記的鳥舍,跟未登記的比,只是冰山一角。

但是我們有規定鳥場需要檢驗雙病毒嗎?沒有。

有乾淨的鳥舍嗎?(鳥種皆檢疫過的)有,真的有,但是很少。

連合法的都無法可管,況且是私人的呢?這就是知情與不知情的病毒擴散源頭之一。

鸚鵡的源頭已經打了問號,這些鳥可能賣給了鳥店、鳥舍等等。

鳥店鳥舍也打了問號,這些鸚鵡的後代,也打了問號賣給消費者。

一連串的問號?一切就看『運氣』,運氣好就買到健康的鳥,運氣不好,鳥開始掉毛,大多數人還在問『為什麼我的鳥在掉毛』掉毛是PBFD的典型症狀,我們對他的認知有多少?以致病態掉羽消費者都無法觀察出來嗎?再說個更現實的問題,PBFD的典型症狀是掉毛,但是就跟愛滋病一樣,PBFD是有潛伏期的。

鳥兒帶原病毒,卻不發病,外觀看似跟正常鳥兒一樣,『但是』他卻會『排毒』,所謂的排毒,就是具有『傳染力』更現實的問題來了!我們認知中,巴丹跟灰鸚是最容易發病的兩種鸚鵡。

但是文獻也告訴我們,其他種類的鸚鵡也會感染發病。

但是病歷上來看,巴丹跟灰鸚還是大宗。

其實這說了一個更殘酷的現實『會掉毛的PBFD,僅是冰山一角而已』這表示,帶源卻沒發病的鸚鵡,可能一生都不會發病,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那APV呢?APV在文獻上會掉毛,但是,很多感染APV病毒的鳥兒,往往在還來不及掉毛的時候就『暴斃』了!這時主人只會一頭霧水?鳥死了?卻不知道為什麼?往往就帶過了。

這又說明了一個現象『APV在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