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伯氏肺炎菌 | KP菌 治療

克雷伯氏肺炎菌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克雷伯氏肺炎菌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pneumoniae)科學分類界:細菌界Bacteria門: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綱:γ-變形菌綱Gammaproteobacteria目:腸桿菌目Enterobacterales科: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屬:克雷伯氏菌屬Klebsiella種:克雷伯氏肺炎菌K.pneumoniae二名法Klebsiellapneumoniae(Schroeter,1886)Trevisan,1887克雷伯氏肺炎菌(學名:Klebsiellapneumoniae)是腸桿菌科克雷伯氏菌屬的一種,屬於革蘭氏陰性菌,桿狀,有大量黏性的多醣形成的莢膜包覆。

克雷伯氏肺炎菌可以在人類,特別是免疫力低弱的個體造成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等等感染症。

[1][2]然而除了院內感染之外,近年來社區型感染也漸漸增加。

在台灣的糖尿病病患中,克雷伯氏菌經常是造成肝膿瘍(liverabscess)的病源。

[3]克雷伯氏菌可以進行乳糖發酵,屬於兼性厭氧生物,它是目前檸檬酸發酵被研究的最清楚的微生物[4]。

歷史[編輯]西元1884年丹麥科學家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1853年-1938年)研發了革蘭氏染色法,當初即是用來分辨肺炎鏈球菌(屬革蘭氏陽性)與克雷伯氏肺炎菌(革蘭氏陰性)。

德國微生物學家艾德溫·克雷伯(EdwinKlebs)首先描述了克雷伯氏肺炎菌,此菌後來因此得名。

1996年,美國北卡羅納州出現具有A類碳青黴烯酶的克雷伯氏肺炎菌,全名為「克雷伯肺炎桿菌碳青黴烯酶」(KPC,Klebsiellapneumoniaecarbapenemase),能使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失去藥效,致死率30%~60%[5]。

注釋[編輯]^RyanKJ;RayCG(editors).SherrisMedicalMicrobiology4thed.McGrawHill.2004.ISBN0-8385-8529-9.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link)^Volume21,Number1—January20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

^FangCT.AnovelvirulencegeneinKlebsiellapneumoniaestrainscausingprimaryliverabscessandsepticmetastaticcomplications..JExpMed .2004,199( ):697–705.PMID 14993253. ^BottM.Anaerobiccitratemetabolismanditsregulationinenterobacteria..ArchMicrobiol.1997,167(2-3):78–88.PMID 9133329. ^超級細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生物醫學第三卷·第四期》,曾嶔元,2010年10月,[2015-01-17查閱]外部連結[編輯]微生物免疫學-Klebsiellaspp.(克雷白氏桿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閱論編傳染病細菌性疾病:變形菌門G−主要A00–A79、001–041、080–109α立克次體目立克次體科/立克次體病斑疹傷寒地方性斑疹傷寒立克次體鼠型斑疹傷寒普氏立克次體流行性斑疹傷寒、布里爾-津瑟病、飛鼠斑疹傷寒斑點熱蜱傳播立氏立克次體落磯山斑點熱康氏立克次體南歐斑疹熱日本立克次體日本斑點熱西伯利亞立克次體北亞蜱傳斑疹傷寒澳大利亞立克次體昆士蘭蜱傳斑疹傷寒蜜蜂立克次體弗林德斯島斑疹熱非洲立克次體非洲蜱咬熱派氏立克次體美國蜱咬熱伊斯克利門埃立克次體伊斯克利門埃立克次體感染蟎傳播小蛛立克次氏體立克次氏體痘恙蟲東方體恙蟲病跳蚤傳播貓立克次體蚤傳斑疹傷寒無形體科埃里希體病:嗜吞噬細胞無形體人粒細胞無形體病、邊蟲病查菲埃立克體球艾利希氏體症埃立克體埃立克體病伊氏埃立克體感染根瘤菌目布魯氏桿菌科流產布魯氏菌布魯氏菌病巴爾通氏體科巴爾通體病:漢氏巴爾通體貓抓病五日熱巴爾通體戰壕熱無論是桿菌性血管瘤病桿菌狀巴爾通氏體卡里翁氏病、秘魯疣β奈瑟氏球菌科M+腦膜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腦膜炎球菌病、沃-弗綜合徵、腦膜炎球菌病M-淋球菌/淋菌淋病未分類:囓蝕艾肯氏菌/金格桿菌HA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