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怎麼一直在發脾氣?談「侵擾性情緒失調症」 | 兒童躁鬱症

這是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常見的一個狀況,家長為寶貝孩子的「發 ... 也因如此,​藥物的使用也如同成人躁鬱症之治療,傾向為多重藥物治療。

Skiptomaincontent×AboutUsNewsServiceDepartmentRelatedLinks分享中榮首頁SwitchBranchPulibranchChiayiBranchWanqiaobranch:::MenuOnlineRegistrationOutpatientServicesWhat'sNewClinicScheduleServiceInformationRegistryInformationOrganizationPrefaceInternationalMedicalServiceCenter:::首頁>便民服務>衛教園地>身心醫學科衛教我的孩子怎麼一直在發脾氣?談「侵擾性情緒失調症」Cited(15)Print2018/10/290:37:4921644「醫師您好,我家的小孩子每天都在發脾氣,動不動就生氣。

生起氣還好嚇人,該怎麼辦呢?是不是『生病了』?」這是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常見的一個狀況,家長為寶貝孩子的「發脾氣」感到困擾且不知如何是好,卻又害怕出現下列狀況:我的孩子會不會莫名其妙被安上某一個病名?會不會被醫生發藥吃,長不高?腦子壞掉?上癮?如果帶孩子去醫院看診,他會不會在學校或是親朋好友之間被貼標籤「那個小孩有看精神科,腦子有問題,你不要跟他玩!」?越想越困擾,往往這個問題也就被無限期延宕下去,家長看著孩子不斷生氣,不僅心疼難受,家中也一直持續著令人不舒服的氣氛。

兒童的情緒問題,近30年來已有相當多的專家學者投入其中,關於兒童的「易怒」是否需要以醫療手段介入?若是,如何的醫療手段又是對孩子最有利的選擇呢?早年由於缺乏一錘定音的共識結果,往往將孩子的情緒、易怒問題往成人的「躁鬱症」「雙極性情感疾患」方向去理解、治療。

也因如此,藥物的使用也如同成人躁鬱症之治療,傾向為多重藥物治療。

但情感性疾患,特別是成人躁鬱症中一重要特色「片段式的病程(episodic)」,卻往往不出現於孩子的易怒症狀中。

舉例來說,成人躁鬱症往往有很明顯的「發病」時間,很多躁鬱症患者的同事、家人會注意到「他最近不太對勁,做事很瘋,說話停不下來,晚上好像也不太需要睡覺。

」但在躁期結束後,患者又會明顯換了一個人,這也就是「雙極性疾患」名稱中所說的現象,患者常在兩個極端中擺盪,一下躁、一下鬱、一下又如同一般人。

而兒童的易怒症狀,卻不具此類特色,而往往是持續的。

研究兒童情緒的學者注意到此一現象,開始認為兒童的易怒,可能與成人的易怒是截然不同的腦部狀況。

對一群持續易怒的兒童,腦影像學的研究發現他們的杏仁核、頂葉、枕葉與額葉在實驗中會出現異常活動,挫折期間後扣帶和頂葉皮質(Posteriorcingulateandparietalcortices)活動減少等。

此類研究結果也支持了此一說法,綜合近年關於兒童情緒的研究結果,最新的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DSM-5中,誕生了一個全新的診斷「侵擾性情緒失調症」。

此診斷乃針對一群容易發脾氣的孩子,發現這些孩子具有以下共通特色:持續的易怒情緒、誇張的情感反應、生理上的過度醒覺等。

這些孩子常見的生理症狀則包含:睡眠時間較少、常處於緊張狀態、注意力差、對挫折忍受度較低等。

若觀察到孩子具上述症狀,則建議由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進行完整全面之評估。

若孩子診斷為「侵擾性情緒失調症」,表示日後有較高風險亦有憂鬱症之診斷,也較有醫療介入、持續追蹤之必要。

但家長亦無須過度操心,目前「侵擾性情緒失調症」已有相當多具實證的研究結果,若配合醫師治療計畫,家長與醫師、孩子一同努力,這樣的情緒失調是非常有機會改善甚至平息的。

 BackOpen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