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照顧新生兒懶人包 ... | 珍珠瘤嬰兒

出生不久寶寶的牙齦或是在上顎上,會發現一兩顆小小粒白白圓圓的小白點,這是正常良性的口腔鈣化點,這是珍珠瘤,屬於一種囊腫,是胚胎發育 ...WFU醫療衛教生活經驗精選文章醫師介紹診所位置2019年3月9日星期六新手父母照顧新生兒懶人包:一般生活作者:歐俊彥醫師新手父母與新生兒都是在互相適應彼此!新生兒的體溫比大人偏高,落在36.5~37.5 ℃之間。

醫師告知寶寶有心雜音,大部份的心雜音都是因為心臟的軟圓孔還沒有關閉、會隨著長大漸漸愈合,是正常的。

新生兒出現少於5秒的手腳抖動是因為神經發育尚未完全,這種顫動會隨著長大慢慢改善。

牙齒一定會自己長出來,成長過程中正常飲食就可以了,不需要補充鈣質。

牙齦或是上顎出現白點是珍珠瘤,屬於良性的角質鈣化。

新手父母親擔心的新生兒許多問題都是正常現象肚臍凸出會在1歲前自己消失。

造成寶寶喝奶容易溢吐、舌頭活動受限,或是舌頭吐出後呈現W型才需要剪舌繫帶。

大部份尿布有血是因為喝奶量不足,補足奶量就會改善。

記得天天幫寶寶眼角按摩,但若是眼角出現黃白色分泌物就要滴眼藥水。

呼吸出現雜音是因為脖子裡的喉頭軟化,會在6~12個月前聲音漸漸消失。

新生兒剛出生的視力是黑白、約只能看到25公分。

因為寶寶在肚子姿勢的關係,出生後直到兩歲寶寶寶會呈現O型腿或是內八、並不需要急著處理。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最晚在四歲前戒奶嘴即可。

三歲前接受早期療癒效果是三歲後的10倍。

新生兒的體溫會在36.5~37.5℃之間許多父母親會發現剛出生的孩子體溫較高,常常出現37℃以上的溫度,就以為寶寶發燒了。

但,新生兒的正常體溫和成人不同,標準範圍為36.5~37.5℃,當體溫低於攝氏36℃時,叫做低體溫。

新生兒的體溫會漸漸地上升到37℃以上,有時候甚至會忽然高達37.5℃。

若是沒有感冒的徵兆,這除了是因為調節體溫的下視丘功能還未成熟外,嬰幼兒的成長代謝快、過程會産生熱量,嬰幼兒的皮膚薄,皮下脂肪又比成人少,身體的熱量會透過皮膚傳遞到表面,所以就會感覺溫度比較高。

又因為代謝問題,寶寶的雙手雙腳會出現溫度較低的冰冷現象,這都是會隨著寶寶漸漸長大、代謝循環變好而改善。

大部份的心雜音都是正常的剛出生不久、或是滿月後到門診健康檢查的新生兒,有時候醫師會告知寶寶聽到輕微的心雜音。

會有新雜音的出現,大部分是因為寶寶的動脈導管還沒有關閉造成。

動脈導管會在出生後2~3天主動關閉,心雜音就會消失了。

但若3天後動脈導管後是沒有關閉,就是所謂的「開放性動脈導管」(PDA)。

另外一個原因是卵圓孔未閉合(PFO),卵圓孔是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營養及氧氣快速的流到寶寶身體的圓孔。

絕大部分的PFO,不會有臨床症狀,照顧方式也和一般正常的新生兒完全相同。

這些未閉合的卵圓孔約有50%在出生3個月後會自然關閉,95%在1歲前會自然關閉。

若是大於一歲仍未完全關閉的兒童,就可能演變為心房中膈缺損。

所以PFO的兒童必須定期心臟超音波檢查,以確保寶寶的心臟健康。

新生兒顫動出現少於5秒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若是沒有用棉被包裹身體放在床上,有時會發現寶寶喝完奶、哭泣後一段時間後,手腳或嘴脣會稍稍抖動,通常只持續3-4秒,這就是「新生兒顫動」。

和「新生兒抽筋」不同,只要用手扶住寶寶顫抖中的手腳,此時手腳會立即停止、不會再抖動。

「新生兒顫動」是因為和腦部成熟不夠、不能正常控制四肢有關係。

80~90%會在寶寶3~4個月大時會完全消失,成長後不會有神經發育遲緩問題、和往後是否會發展成癲癇沒有關係。

牙齒一定會長出來,不需要補鈣質牙齒的牙胚在母親懷孕就後就開始發展,牙胚就一直出現在牙齦內,寶寶出生後,乳牙已經在牙床裡發育完成了,等到時間點一到,寶寶牙齦內的牙胚就會冒出來、變成寶寶的第一顆牙齒。

也就是說,長牙的時間點和個人體質,也就是基因比較有關係。

和父母親常常問的「要不要補充鈣質?」沒有關係。

雖然大家都知道鈣質是骨骼發展的因素,但目前並無證據表示幫兒童添加鈣可以加速發牙。

牙齦或是上顎出現白點是珍珠瘤出生不久寶寶的牙齦或是在上顎上,會發現一兩顆小小粒白白圓圓的小白點,這是正常良性的口腔鈣化點,這是珍珠瘤,屬於一種囊腫,是胚胎發育時期下顎骨和上頜受發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