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寄生蟲】絛蟲(Cestode/ Tapeworm) | 絛蟲人類

在貓的一生中,會面對不同的疾病和寄生蟲侵擾,作為養貓人,不能掉以輕心,也應認識這些危害,今次先介紹的是頗常聽見的絛蟲(Tapeworm)。

絛蟲類今次介紹的屬內寄生蟲,即寄生在貓體內的蟲體,屬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下的絛蟲綱(Cestoda),分有圓葉目(Cyclophyllidea/Truetapeworm)和假葉目(Pseudophyllidea),全球有數千種,特點是成蟲的頭部多有能吸附在宿主腸道的吸盤或鈎,能讓蟲體留在體內生長和繁殖,當然更重要是吸收宿主腸胃中的營養。

而這種寄生蟲也多有中間宿主(Intermediatehosts),讓幼蟲可以透過其他動物傳播,令其生活史(Lifecycle)更完善,找到更多最終宿主,從而繁衍下去。

而這些幼蟲體也有不同的特性,部分除寄生在其他動物,甚至會寄生在人類體內,造成嚴重而且可奪命的疾病,如囊尾幼虫病(Cysticercosis)。

▲這是屬於圓葉目(Cyclophyllidea)絛蟲的蟲卵,會存在於感染的動物糞便裡,所以接觸動物後或進食前都必須要清洗雙手,這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貓的絛蟲可傳染人或貓的絛蟲很多,也涉及很多動物,包括人類常吃的豬或牛,但這裏我們集中談寄生在貓的絛蟲吧。

寄生在貓的絛蟲同樣是很長和白色的扁形蟲體,頭部有吸盤和鈎,當成蟲成熟後,會把身體的節片(Proglottids)折斷和排出體外,使在內的卵與糞便一同排出,感染其他中間宿主,再感染其他貓,完成生命史。

筆者在廿多年前就曾看過有人收養的一隻流浪貓感染了絛蟲,在當時香港的家貓也流行有這種寄生蟲,但近年則已少見。

一般是因為看到貓的屁股黏著一些米粒的東西而發現,吃過杜蟲藥就能根治。

▲絛蟲的後部份是由多塊節片組成,成熟的節片內有齊雌雄的性器官,使蟲卵受精,受精卵會發育成六鈎蚴(Oncoshpere),可寄生到中間宿主繼續發育。

其實,只要環境清潔,而又不餵貓吃生肉,並避免牠們接觸其他動物,感染絛蟲的機會已很低,嚴格來講,也沒有哪一種絛蟲特別容易感染貓,但視乎傳染途徑和中間宿主的動物,一般認為貓主要會感染以下兩種絛縧蟲:(1)犬複孔絛蟲(Dipylidiumcaninum)又稱複孔絛蟲(double-poretapeworm),雖說是犬類絛蟲,其實也會感染貓,而感染的途徑是透過貓、犬吃了帶有幼蟲的跳蚤(flea)。

當進入消化道後,幼蟲便發展為成蟲,成熟的節片內有受精的卵,與糞便排出體外後,當跳蚤的幼蟲吃了絛縧蟲的卵後,便會再由跳蚤帶到犬、貓身上。

而人類一旦意外吃了這些受感染的跳蚤,也有機會感染。

▲複孔絛蟲(Dipylidiumcaninum)的生命史。

(圖:CDC)▲有關由跳蚤傳播的絛蟲Dipylidiumcaninum的傳播途徑。

(2)貓絛蟲(Taeniataeniaeformis)除了經跳蚤傳播,另一種貓縧蟲則是透過貓進食了帶有絛縧蟲幼蟲的囓齒動物而感染,例如老鼠或松鼠。

因為這種絛蟲的幼蟲會寄生在鼠類的內臟裡,如肝臟,形成的囊尾蚴(Cysticercusfasciolaris)▲貓絛蟲的節片,排出體外後變乾的話,就如一顆顆米粒,所以有些感染絛蟲的貓,在肛門附近都會黏有這些像米粒的節片。

▲貓在戶外捕食囓齒動物可能會感染的絛蟲,包括Taeniataeniaformis感染不易察覺其實,像人一樣,貓感染絛蟲一般未必有明顯的病徵,當有嚴重感染後,貓可能有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的情況,有些貓可能會有嘔吐,但較常見還是在肛門附近有一些如小米粒的節片。

治療與預防一旦貓感染了以上的絛蟲,其實也有藥物可以醫治,獸醫會有合適的處方。

至於預防就十分簡單,就是讓貓不要被以上所提到的中間宿主接觸到便可,即不要讓貓惹上跳蚤,也要避免牠們接觸到老鼠或野生動物,以至流浪動物等。

當然,坊間也有多種可預防跳蚤和杜蟲的藥物,不妨徵詢獸醫的意見。

貓還可感染更多不同絛蟲雖然以上兩種是主要感染貓的絛蟲,但其實可感染貓的絛蟲還有多種,而且有些也是人畜共染的,大家不要掉以輕心,人本身要注意飲食衞生,連貓也要,既然與貓共處一室,就應該一同享用同水平的衞生環境。

除了上述兩種真葉目的絛蟲外,貓也有機會感染假葉目的絛蟲:‧魚肉絛縧蟲(Diphyllobothriumlatum)這種絛蟲近年十分受到注視,原因是牠以魚類為中間宿主,當人或動物吃了受幼蟲感染的生魚肉後,就有機會感染。

說到這裡,大家或應有印象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