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常悶塞痛.小心耳咽管失調 | 耳朵悶脹感
耳朵的悶脹感外,有些人還會合併有其他的症狀,像是會同時合併聽力下降、耳鳴、迴音(口中說出的話會在耳朵內產生迴音)、暈眩、耳痛及耳漏等症狀,有些人 ...Home文章專區聰明醫療耳朵常悶塞痛,小心耳咽管失調文章專區ARTICLEAREA更多分類中醫養生聰明醫療透視疾病談慢性病營養食尚健康新知生活保健聰明理財活動專區字體小中大耳朵常悶塞痛,小心耳咽管失調文∕林欣怡 很多人都有耳朵悶塞的經驗,有人一下子馬上就可以緩解;有人則是長期悶塞,嚴重時還會影響聽力。
林小姐在一次嚴重感冒後引發中耳炎,之後耳朵經常有悶塞感,尤其搭飛機、登高山時,悶塞感更是嚴重,持續好幾天無法消失,即使捏著鼻子吹氣,也只能讓耳朵有幾分鐘的暢通,之後繼續「塞」,讓她痛苦不已。
林小姐到醫院檢查,醫師聽到她有反覆性中耳炎,相當緊張,馬上幫她做鼻腔及耳朵內視鏡檢查,看到鼻腔沒有問題,才鬆一口氣。
醫師告訴林小姐,經常耳塞可能是鼻過敏、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等疾病,造成耳咽管功能失調。
飛機起降氣壓變化大,易耳朵脹痛 在耳鼻喉科門診裡,最常聽到的是「耳朵悶悶的,像坐飛機時一樣」、「感覺耳朵被一層膜蓋住,所以聲音聽不大清楚」、「耳朵有脹脹的感覺,但不會疼痛」、「耳朵好像浸到水,聽聲音會有距離感,也覺得聲音比較小聲」,這些症狀大都是因為耳咽管功能出現障礙。
國外有學者統計,在耳鼻喉科門診裡,有2%的人會因為耳朵悶塞求診,以女性居多,年齡層從10幾歲到60、70歲都有。
耳咽管功能為什麼會失調?亞東醫院人工耳蝸中心主任陳光超表示,真正原因並不清楚,臨床上,多數病人有鼻竇炎、慢性鼻炎、過敏或減肥減過頭,造成耳咽管開合出現問題。
陳光超進一步解釋,耳咽管是一條連接中耳腔及鼻腔最深處的一個管狀通道,其作用即是在平常調節中耳腔壓力的平衡,一旦管狀通道上任一處(如在鼻咽部)被腫瘤壓迫,也會產生內外壓力無法平衡的耳部悶塞感。
耳咽管的主要功能是調節中耳與外在的氣壓,當坐飛機起降或是坐車上山時,因為大氣壓力急速地改變,中耳的氣壓也隨之快速升降,這個時候需要耳咽管的正常張開,來適應氣壓的變化,才不致於造成耳膜因為氣壓不平衡導致疼痛。
嚴重會耳膜塌陷、聽力受損 很多人在飛機起降時,會猛吞口水或是雙手拉耳朵張嘴,這些動作主要是為了打開耳咽管調節耳朵內部的壓力。
經常出國開會的陳光超說,一天內如果飛機起落兩次以上,他的耳朵也會悶塞好幾天,此時他會用捏鼻子吹氣,讓耳朵通氣。
當耳咽管功能失調時,會造成中耳腔與外部大氣壓的壓力差異過大,若長期氣壓調適不良,輕者出現耳部悶塞、中耳積水,嚴重者會出現耳膜塌陷,聽力嚴重受損。
長庚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趙偉傑表示,據統計,飛機起飛降落時會造成10%~20%的人耳朵脹痛,1%的人甚至耳膜破裂。
很多人不把耳朵悶塞當一回事,以為只是因為季節變化鼻過敏或是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鼻咽腺樣體肥大等疾病引起。
事實上,耳朵悶塞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警訊。
趙偉傑強調,臨床上發現,突發性耳聾、梅尼爾氏症、急慢性中耳炎、顳顎關節炎等疾病,也會以耳朵悶塞來表現,民眾不能輕忽。
中耳炎也會耳痛、耳鳴 陳光超則認為,很多疾病都會引起耳朵悶塞痛,以痛而言,有可能是急性中耳炎引起的耳朵疼痛、發炎;外耳道發炎也會引起疼痛,有些人甚至出現耳鳴,伴隨「嗡嗡嗡」聲響。
胸瑣乳突肌發炎,耳朵也會出現疼痛、腫脹。
另一個較為大家忽略的肌腱膜炎,也會出現類似耳朵疼痛的症狀。
陳光超說,現代人走到哪裡都低著頭,久而久之,會造成頸部肌腱膜炎,痛起來讓人分不清是哪裡痛,常被誤以為是耳朵內部引起的疼痛,因為它的痛點在耳朵下方,用手指輕輕一壓就會有疼痛感。
耳朵的悶脹感外,有些人還會合併有其他的症狀,像是會同時合併聽力下降、耳鳴、迴音(口中說出的話會在耳朵內產生迴音)、暈眩、耳痛及耳漏等症狀,有些人則是會合併鼻子或喉嚨的症狀如鼻塞、流鼻血、鼻涕倒流或喉嚨痛等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耳朵痛伴隨吞嚥困難、疼痛,有可能是扁桃腺方面有問題,或是喉嚨長東西,民眾最好到醫院做詳細檢查,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80%耳塞 吞口水、打呵欠或捏鼻吹氣可緩解 大多數的耳朵悶塞都是耳咽管功能失調問題,陳光超說,也有些人是因為耳垢太多造成悶塞,只要把耳垢清除乾淨,耳朵馬上變得暢通無阻;有些人則是因為中耳積水引起的悶塞,只要給予藥物治療即可。
如果經常反覆單側耳朵發生中耳炎則要小心,有可
林小姐在一次嚴重感冒後引發中耳炎,之後耳朵經常有悶塞感,尤其搭飛機、登高山時,悶塞感更是嚴重,持續好幾天無法消失,即使捏著鼻子吹氣,也只能讓耳朵有幾分鐘的暢通,之後繼續「塞」,讓她痛苦不已。
林小姐到醫院檢查,醫師聽到她有反覆性中耳炎,相當緊張,馬上幫她做鼻腔及耳朵內視鏡檢查,看到鼻腔沒有問題,才鬆一口氣。
醫師告訴林小姐,經常耳塞可能是鼻過敏、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等疾病,造成耳咽管功能失調。
飛機起降氣壓變化大,易耳朵脹痛 在耳鼻喉科門診裡,最常聽到的是「耳朵悶悶的,像坐飛機時一樣」、「感覺耳朵被一層膜蓋住,所以聲音聽不大清楚」、「耳朵有脹脹的感覺,但不會疼痛」、「耳朵好像浸到水,聽聲音會有距離感,也覺得聲音比較小聲」,這些症狀大都是因為耳咽管功能出現障礙。
國外有學者統計,在耳鼻喉科門診裡,有2%的人會因為耳朵悶塞求診,以女性居多,年齡層從10幾歲到60、70歲都有。
耳咽管功能為什麼會失調?亞東醫院人工耳蝸中心主任陳光超表示,真正原因並不清楚,臨床上,多數病人有鼻竇炎、慢性鼻炎、過敏或減肥減過頭,造成耳咽管開合出現問題。
陳光超進一步解釋,耳咽管是一條連接中耳腔及鼻腔最深處的一個管狀通道,其作用即是在平常調節中耳腔壓力的平衡,一旦管狀通道上任一處(如在鼻咽部)被腫瘤壓迫,也會產生內外壓力無法平衡的耳部悶塞感。
耳咽管的主要功能是調節中耳與外在的氣壓,當坐飛機起降或是坐車上山時,因為大氣壓力急速地改變,中耳的氣壓也隨之快速升降,這個時候需要耳咽管的正常張開,來適應氣壓的變化,才不致於造成耳膜因為氣壓不平衡導致疼痛。
嚴重會耳膜塌陷、聽力受損 很多人在飛機起降時,會猛吞口水或是雙手拉耳朵張嘴,這些動作主要是為了打開耳咽管調節耳朵內部的壓力。
經常出國開會的陳光超說,一天內如果飛機起落兩次以上,他的耳朵也會悶塞好幾天,此時他會用捏鼻子吹氣,讓耳朵通氣。
當耳咽管功能失調時,會造成中耳腔與外部大氣壓的壓力差異過大,若長期氣壓調適不良,輕者出現耳部悶塞、中耳積水,嚴重者會出現耳膜塌陷,聽力嚴重受損。
長庚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趙偉傑表示,據統計,飛機起飛降落時會造成10%~20%的人耳朵脹痛,1%的人甚至耳膜破裂。
很多人不把耳朵悶塞當一回事,以為只是因為季節變化鼻過敏或是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鼻咽腺樣體肥大等疾病引起。
事實上,耳朵悶塞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警訊。
趙偉傑強調,臨床上發現,突發性耳聾、梅尼爾氏症、急慢性中耳炎、顳顎關節炎等疾病,也會以耳朵悶塞來表現,民眾不能輕忽。
中耳炎也會耳痛、耳鳴 陳光超則認為,很多疾病都會引起耳朵悶塞痛,以痛而言,有可能是急性中耳炎引起的耳朵疼痛、發炎;外耳道發炎也會引起疼痛,有些人甚至出現耳鳴,伴隨「嗡嗡嗡」聲響。
胸瑣乳突肌發炎,耳朵也會出現疼痛、腫脹。
另一個較為大家忽略的肌腱膜炎,也會出現類似耳朵疼痛的症狀。
陳光超說,現代人走到哪裡都低著頭,久而久之,會造成頸部肌腱膜炎,痛起來讓人分不清是哪裡痛,常被誤以為是耳朵內部引起的疼痛,因為它的痛點在耳朵下方,用手指輕輕一壓就會有疼痛感。
耳朵的悶脹感外,有些人還會合併有其他的症狀,像是會同時合併聽力下降、耳鳴、迴音(口中說出的話會在耳朵內產生迴音)、暈眩、耳痛及耳漏等症狀,有些人則是會合併鼻子或喉嚨的症狀如鼻塞、流鼻血、鼻涕倒流或喉嚨痛等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耳朵痛伴隨吞嚥困難、疼痛,有可能是扁桃腺方面有問題,或是喉嚨長東西,民眾最好到醫院做詳細檢查,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80%耳塞 吞口水、打呵欠或捏鼻吹氣可緩解 大多數的耳朵悶塞都是耳咽管功能失調問題,陳光超說,也有些人是因為耳垢太多造成悶塞,只要把耳垢清除乾淨,耳朵馬上變得暢通無阻;有些人則是因為中耳積水引起的悶塞,只要給予藥物治療即可。
如果經常反覆單側耳朵發生中耳炎則要小心,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