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過動兒紀錄片」之前(小孩子蹦蹦跳跳,為什麼要用藥?) | 過動兒尖叫
「皓瀠從出生就會半夜尖叫,而且是非常淒厲的尖叫,不知原因,用盡方法,還去收驚,二、三年都無效。
」因為過年帶小孩回娘家,吵到家人,有人建議去看小兒心智科,封媽媽笑 ...過動兒/特殊兒交流區跳到主文過動真的要吃藥嗎?利他能/專思達/思銳,有效嗎?我的小孩過動怎麼辨?如何有效處理過動兒?只要用對方法,過動就不再是過動。
部落格全站分類:醫療保健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Mar02Wed201610:37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寫在「過動兒紀錄片」之前(小孩子蹦蹦跳跳,為什麼要用藥?) 文/曾慶怡在醫界觀察過動兒被過度診斷、過度用藥問題,長期關心「過動兒」的高雄市傳家家庭診所李佳燕醫師寫信給兒童局,希望政府單位能關注這些現象。
後來,她參與的「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決定提出拍攝「過動兒生命故事紀錄片」企劃,想藉由講座及影片傳播,擴大公共討論與影響力。
這部短片約十二分鐘,拍攝過程一波三折,連兒童局都已併入衛福部不復存在。
這半年,影片進入密集製作,近期將完成。
我們採訪了主角封皓瀠的媽媽,請她說說陪伴皓瀠多年的心路歷程,以及紀錄片礙於片長而無法收錄的故事細節,與讀者分享。
熱門的篩檢紀錄片的主角,封皓瀠,今年十八歲,正要準備上大學。
皓瀠還在幼稚園時就吃了利他能,一種治療過動症最常見卻也評價兩極的藥物。
為何三歲就被判定為「過動」?封媽媽告訴我,一開始去看醫生,跟過動無關,而是半夜的尖叫。
「皓瀠從出生就會半夜尖叫,而且是非常淒厲的尖叫,不知原因,用盡方法,還去收驚,二、三年都無效。
」因為過年帶小孩回娘家,吵到家人,有人建議去看小兒心智科,封媽媽笑著說:「我都不知道尖叫還可以看醫生,先找了家醫診所,進去一看到醫師,我就開始哭,因為很久都沒睡好,好不容易有人可以講,老公也不會聽,被吵到只會生氣,沒人相信小孩會這樣。
」家醫診所幫封媽媽轉診到K醫院的心智科,K醫的楊醫師教她做表格,回去記錄尖叫的頻率,發現大約兩小時會叫,楊醫生告訴封媽媽,在尖叫週期到前,輕搖皓瀠,讓她不要進入深睡,封媽媽回家一試,果然輕晃她就好了。
「原來就這麼簡單。
」封媽媽哭笑不得地說。
但看診過程中,楊醫師發現皓瀠比同年齡小孩發展慢,該會的都還不會,例如拿筆不穩,也無法畫三角形,安排皓瀠去做篩檢。
「我其實不知道要篩什麼,只記得滿熱門的,排了一個月,檢測的心理師會透過跟皓瀠一起玩遊戲,測驗她的狀況,測完轉回給楊醫師判斷,又排了三個禮拜。
最後,楊醫師說皓瀠還小,還不能確定,先不需要吃藥,」「當時楊醫師講了一句話,我永遠都記得,她說:『皓瀠上小一後,等到老師有反應,有需要再過來。
』我一聽,呆了,這是什麼意思啊?」吃藥?不吃藥?是個問題看完楊醫師後,封媽媽想多聽一些看法,去高雄C醫院掛號,看了周醫師,這一次,是完全不一樣的經驗。
封媽媽告訴周醫師,皓瀠已經在K醫看診,解釋了一下過程,周醫師馬上就建議吃藥。
「周醫師說,很多小朋友都在吃,都沒有問題,不會有副作用。
她沒有跟小孩對話,也沒有用量表,當場馬上開藥,直接拿回去吃。
」「整個腦袋都問號,可以這樣看病就吃藥嗎?」那時皓瀠才三歲,封媽媽讓她吃了一顆藥後,皓瀠整個不對勁,很難過、噁心想吐。
「那時我才醒,自問為何要給她吃?之前楊醫師至少還有測驗、發量表,量表還要給班導、科任老師、安親班老師填寫,四、五份去比對統計,結果是有可能是,不明確。
」相對周醫師,封媽媽決定相信楊醫師的謹慎,加上孩子還太小,就像楊醫師說的,如果未來能遇到會帶的老師,說不定也不需要吃藥。
至少封媽媽在心底希望能如此。
掙扎許久還是開始吃藥上了小一,皓瀠的聯絡簿每天都被寫得滿滿的,老師一直反應功課寫不完、跟同學互動也容易衝撞、使人受傷。
有一天,封媽媽突然想到多年前楊醫師那句話,帶她回去給楊醫師看。
「我問,小孩子蹦蹦跳跳,為什麼要用藥?楊醫師說可能是注意力缺失,先排隊做檢測。
測驗師人也很好,第一次測完覺得不是很確定,又排一次,結果確定是,但很輕微。
回到楊醫師那邊,她分析給我聽,她說既然功課和同學相處都有困難,就推薦用看看。
楊醫師之前不贊成皓瀠幼稚園用藥,我很感激,這次我很猶豫,拖了三個月,撐不住了,讓皓瀠吃看看,一吃,功課寫完了,不可思議!」在紀錄片裡面,封媽媽曾說過,掙扎三個月仍決定用藥的原因,不是因為學校、老師、或
」因為過年帶小孩回娘家,吵到家人,有人建議去看小兒心智科,封媽媽笑 ...過動兒/特殊兒交流區跳到主文過動真的要吃藥嗎?利他能/專思達/思銳,有效嗎?我的小孩過動怎麼辨?如何有效處理過動兒?只要用對方法,過動就不再是過動。
部落格全站分類:醫療保健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Mar02Wed201610:37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寫在「過動兒紀錄片」之前(小孩子蹦蹦跳跳,為什麼要用藥?) 文/曾慶怡在醫界觀察過動兒被過度診斷、過度用藥問題,長期關心「過動兒」的高雄市傳家家庭診所李佳燕醫師寫信給兒童局,希望政府單位能關注這些現象。
後來,她參與的「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決定提出拍攝「過動兒生命故事紀錄片」企劃,想藉由講座及影片傳播,擴大公共討論與影響力。
這部短片約十二分鐘,拍攝過程一波三折,連兒童局都已併入衛福部不復存在。
這半年,影片進入密集製作,近期將完成。
我們採訪了主角封皓瀠的媽媽,請她說說陪伴皓瀠多年的心路歷程,以及紀錄片礙於片長而無法收錄的故事細節,與讀者分享。
熱門的篩檢紀錄片的主角,封皓瀠,今年十八歲,正要準備上大學。
皓瀠還在幼稚園時就吃了利他能,一種治療過動症最常見卻也評價兩極的藥物。
為何三歲就被判定為「過動」?封媽媽告訴我,一開始去看醫生,跟過動無關,而是半夜的尖叫。
「皓瀠從出生就會半夜尖叫,而且是非常淒厲的尖叫,不知原因,用盡方法,還去收驚,二、三年都無效。
」因為過年帶小孩回娘家,吵到家人,有人建議去看小兒心智科,封媽媽笑著說:「我都不知道尖叫還可以看醫生,先找了家醫診所,進去一看到醫師,我就開始哭,因為很久都沒睡好,好不容易有人可以講,老公也不會聽,被吵到只會生氣,沒人相信小孩會這樣。
」家醫診所幫封媽媽轉診到K醫院的心智科,K醫的楊醫師教她做表格,回去記錄尖叫的頻率,發現大約兩小時會叫,楊醫生告訴封媽媽,在尖叫週期到前,輕搖皓瀠,讓她不要進入深睡,封媽媽回家一試,果然輕晃她就好了。
「原來就這麼簡單。
」封媽媽哭笑不得地說。
但看診過程中,楊醫師發現皓瀠比同年齡小孩發展慢,該會的都還不會,例如拿筆不穩,也無法畫三角形,安排皓瀠去做篩檢。
「我其實不知道要篩什麼,只記得滿熱門的,排了一個月,檢測的心理師會透過跟皓瀠一起玩遊戲,測驗她的狀況,測完轉回給楊醫師判斷,又排了三個禮拜。
最後,楊醫師說皓瀠還小,還不能確定,先不需要吃藥,」「當時楊醫師講了一句話,我永遠都記得,她說:『皓瀠上小一後,等到老師有反應,有需要再過來。
』我一聽,呆了,這是什麼意思啊?」吃藥?不吃藥?是個問題看完楊醫師後,封媽媽想多聽一些看法,去高雄C醫院掛號,看了周醫師,這一次,是完全不一樣的經驗。
封媽媽告訴周醫師,皓瀠已經在K醫看診,解釋了一下過程,周醫師馬上就建議吃藥。
「周醫師說,很多小朋友都在吃,都沒有問題,不會有副作用。
她沒有跟小孩對話,也沒有用量表,當場馬上開藥,直接拿回去吃。
」「整個腦袋都問號,可以這樣看病就吃藥嗎?」那時皓瀠才三歲,封媽媽讓她吃了一顆藥後,皓瀠整個不對勁,很難過、噁心想吐。
「那時我才醒,自問為何要給她吃?之前楊醫師至少還有測驗、發量表,量表還要給班導、科任老師、安親班老師填寫,四、五份去比對統計,結果是有可能是,不明確。
」相對周醫師,封媽媽決定相信楊醫師的謹慎,加上孩子還太小,就像楊醫師說的,如果未來能遇到會帶的老師,說不定也不需要吃藥。
至少封媽媽在心底希望能如此。
掙扎許久還是開始吃藥上了小一,皓瀠的聯絡簿每天都被寫得滿滿的,老師一直反應功課寫不完、跟同學互動也容易衝撞、使人受傷。
有一天,封媽媽突然想到多年前楊醫師那句話,帶她回去給楊醫師看。
「我問,小孩子蹦蹦跳跳,為什麼要用藥?楊醫師說可能是注意力缺失,先排隊做檢測。
測驗師人也很好,第一次測完覺得不是很確定,又排一次,結果確定是,但很輕微。
回到楊醫師那邊,她分析給我聽,她說既然功課和同學相處都有困難,就推薦用看看。
楊醫師之前不贊成皓瀠幼稚園用藥,我很感激,這次我很猶豫,拖了三個月,撐不住了,讓皓瀠吃看看,一吃,功課寫完了,不可思議!」在紀錄片裡面,封媽媽曾說過,掙扎三個月仍決定用藥的原因,不是因為學校、老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