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腫瘤切除手術說明 | 胸腔腫瘤手術

手術後視病人恢復情況,通常會安排轉入胸腔外科一般病房中照顧以利呼吸功能之順利恢復。

手術後極少數病人有可能於加護病房中會暫時使用呼吸器幫助切除後之 ...衛教單張HealthEducation首頁衛教單張肺部腫瘤切除手術說明衛教資訊衛教單張衛教影片衛教海報衛教諮詢正確用藥教育中心衛教講座衛教講座報名爸媽教室哺乳聚會孕產課程健康城市中醫講座正確用藥肺部腫瘤切除手術說明文章分享首頁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Qrcode列印A-A+肺部腫瘤切除手術說明2019/12/27實施手術之原因病人之肺部腫瘤,經痰液細胞學檢查、纖維氣管內視鏡切片、胸腔超音波穿刺切片、電腦斷層定位穿刺切片,確定診斷為肺部惡性腫瘤,建議完整或部分的肺葉切除同時加上縱膈腔淋巴清除,以求最佳治癒疾病的機會。

經由胸部的影像學檢查顯示,懷疑有肺葉腫瘤,建議手術切片切除,並在獲得正確的病理診斷後,採取適當的手術或是藥物治療步驟,方能根本治療疾病。

手術前之身體狀況評估經詳細之全身腫瘤掃描檢查後發現,除胸腔以外,目前並無明顯可以發現之其他器官有轉移之證據。

病人之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包括肺功能、心臟功能、以及肝、腎功能皆在麻醉、手術進行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綜合病人之肺功能檢查顯示,手術切除後之預期存留肺功能乃屬於可以接受之範圍內。

(FEV1>0.8-1.0L)手術進行的步驟與範圍本手術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並在特別的雙管氣管內管下控制單側肺臟呼吸時進行切除。

胸腔內視鏡手術需要在同側胸壁側面2~3個小於1公分的傷口來操作。

人體肺葉之分布,分別為左側兩葉、右側三葉,而且各有支配之肺動靜脈以及支氣管相連接。

所謂根除性之肺部腫瘤切除手術包括患病所在之肺葉切除和同側縱膈腔的淋巴擴清術。

肺葉切除後之肋膜腔必須擺置引流管抽吸,如此做法將有利於多餘之血水及空氣排出。

預期手術之成功率及風險根據文獻記載以及近的論文報告,肺部腫瘤切除手術雖然屬於重大手術,但是由於麻醉技術的進步、手術後加護照顧的改善,已經大大降低了手術前後的風險。

若是排除因合併潛在性全身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或是其他器官之衰竭,一般有關肺部腫瘤切除手術後的致死率約在5%以下。

一般肺癌病人之治療效果目前仍以能夠手術完全切除者較好。

而手術後的五年存活率則跟疾病的早晚期別有關,若手術後證實是屬於第I期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那麼手術後的五年存活率可大於八成。

預期手術後可能出現之症狀手術後視病人恢復情況,通常會安排轉入胸腔外科一般病房中照顧以利呼吸功能之順利恢復。

手術後極少數病人有可能於加護病房中會暫時使用呼吸器幫助切除後之肺葉順利擴張、防止可能因為肺塌陷造成痰液阻塞、發燒、肺炎等合併症。

此時病人暫時不適合說話,必須安心接受治療。

手術後之呼吸復健非常重要,除了適當的疼痛控制止痛、蒸氣吸入化痰、反覆拍背去痰以及不斷地深呼吸練習外,唯有病人、家屬和醫護全體同仁共同合作,才是術後恢復順利的最佳保證。

可能發生之併發症、風險及可能之處理方式手術後可能發生之併發症以及風險和手術切除的範圍有關,譬如全肺切除的風險理論上就比單獨肺葉切除要來得高。

整體來說約在10%。

由於肺臟之血管供應乃直接經由右心室、肺動脈而來,臨床上端視病人腫瘤生長之位置、大小、年紀和以往之病史作為手術後併發症的評估,手術中少數可能發生心律不整、肺水腫或是出血較多而要輸血之情形。

手術後呼吸功能之復健甚為重要,尤其對於有長久抽菸習慣者、年老有肺氣腫者、營養狀況不佳而呼吸無力者以及無法忍受傷口疼痛而致痰液阻塞者,可能會因為肺泡通氣量不夠導致肺塌陷、支氣管阻塞、發燒、肺炎甚至呼吸衰竭而要在加護病房中接受呼吸器支持治療。

少數病人術後需要較長時間的胸管引流,並有可能發生膿胸、氣胸、皮下氣腫以致呼吸衰竭等情形,而需要進一步治療。

因病人手術前之健康情形以及手術之種類不同,少數病人有可能發生傷口感染、吸入性肺炎、壓力性潰瘍、上消化道出血、敗血症等之併發症。

極少數病人或因年較大,或因血管硬化、心律不整、曾有在全身麻醉手術中發生中風、心臟衰竭、肺水腫或是心肌梗塞的報告出現。

若不實施手術其可能之後果肺癌為高度惡性腫瘤,容易在疾病早期即有可能轉移、局部侵犯、復發的情形,建議應該儘早手術切除以求根除治療。

肺癌若是合併遠端轉移時,臨床上可能出現之不適乃隨著轉移之器官而不同。<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