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狂躁症患者相處? | 躁狂症相處

狂躁症是一種怎麼樣的病?家屬該如何與他們相處?為此,記者採訪了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林志雄,就狂躁症這個病症談 ...19日,本報刊發了《狂躁症患者反鎖家裡消防員割防盜網搭救》一文後,引起不少讀者的關注。

有讀者問:現代人壓力大,容易動怒,這是狂躁症的表現嗎?狂躁症是一種怎麼樣的病?家屬該如何與他們相處?為此,記者採訪了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林志雄,就狂躁症這個病症談一談。

經常發怒發脾氣是狂躁症嗎有讀者問:他經常發怒發脾氣,這是狂躁症嗎?林志雄表示,不要以為發怒發脾氣就是「狂躁」。

簡單來說,狂躁症是指以心境顯著而持久的高漲為基本臨床表現並伴有相應思維和行為異常的一類精神疾病。

狂躁症患者經常表現出躁動或是十分不安。

現代人壓力大,這是引發狂躁症的原因嗎?林志雄說,誘發狂躁症病發的原因大概有幾點:病前性格特徵。

狂躁症患者的性格一般都很開朗樂觀、熱情好動、進取心強、精神充沛,脾氣急躁和情緒高昂,一旦遇有精神刺激不得宣洩很容易患上狂躁症。

有心理社會因素,如重大負性生活事件,即不愉快令人沮喪的生活事件,不僅與神經症性抑鬱和心因性抑鬱有關,而且可以成為「內源性」情感障礙的發病誘因或促因;還有環境因素,多數病人是在精神刺激的影響下誘發起病,如父母責罵或受驚,工作壓力大、遭領導批評以及與親人爭吵等。

家人如何與狂躁症患者相處家人如何與狂躁症患者相處呢?林志雄告訴記者,學會正確的護理方式和與患者的接觸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興奮躁動的病人,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無規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

在患者發病這段期間內,家中儘量保持安靜,儘量少接待客人,如聚餐、聚會等。

不宜放節奏過於激烈的電視節目,以免引起病人興奮。

在與躁動病人接觸、交談時,態度要和藹、親切、耐心;對話多的病人儘量不要與病人過多的交談或爭論,更不能因病人有誇大言語而諷刺、嘲笑他。

病人話特別多時,可採用引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若病人與客人一直說個不停時,家人可在言語中提醒他時間不早了,該休息或吃飯了,或說客人還有其他工作,改天再談等等,這樣病人一般都會樂於接受的。

興奮、躁動病人常因「忙忙碌碌」而「廢寢忘食」,飢餓過度時又會出現暴食暴飲,不注意飲食衛生,所以尤其要做好病人的飲食護理,督促病人按時進餐。

用餐時最好讓其單獨用餐,以免因多說話精神不集中而影響進餐。

若病人不肯按時進餐,可以將作好的飯菜送至正在忙碌的地方,病人常會自行進食。

個人衛生方面,如協助洗漱、洗澡、洗頭等,督促更洗衣服,保持床鋪乾淨,女病人月經期應協助護理。

對待這類病人,家屬必須做好防範工作。

一方面要避免激惹病人,因狂躁病人大多表現為好管閒事,好打抱不平,小題大做,平時看不慣的事情此時更看不慣,非要周圍或家人按他的意願辦,儘量滿足他的相對合理的要求,以免引起衝動、傷人行為。

最好不要讓其單獨外出,無法限制時最好送往醫院治療。

注意一點,病人的衝動行為是病態的表現,家屬決不能採用打罵、捆綁、體罰的方法來制約病人,否則不但無助於控制病情,反而會家中病人的狂躁症狀,增加敵對情緒。

如在家裡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幫忙搞清潔衛生、洗衣服等,使病人的精力和體力得到一定的宣洩和消耗,並在藥物的配合下,增加睡眠時間,對其病情的控制也是很有好處的。

點我分享到Facebook相關文章近期有人問到,家裡的病人一言不合就準備打人怎麼辦,這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實際問題,我覺得以下幾點可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躁狂症一般都是因為某些應激性反應,患者由於受了極大的刺激,患者經常表現的非常激動,躁動不安,嚴重的是會出手傷人,因此學會正確的護理方式和與患者的接觸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一說到精神疾病,可能大多數人會覺得離自己很遙遠,不會和這類疾病有任何牽連。

患有了躁狂症的人或許不易被察覺,一些人會認為這些病人只是簡單地性格古怪不好交往,但其實與躁狂患者的交往也是一門學問。

興奮躁動的病人,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無規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

房間的色彩宜用冷色調,如綠、藍色為好,房間布置也以簡單、清雅為好。

狂躁症是我們在生活也是經常聽說的疾病,狂躁症是屬於精神疾病。

由於自己的神經方面受到一定的幾次,導致情緒不穩定,出現狂躁的現象,其實狂躁症的是有很多種表現的。

至少有一周以上心境高漲,活動增多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