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痛就是媽媽手?專家說:不一定!可能是其他問題作祟 ... | 大拇指痛看什麼科

... 而因為該遊戲需要反覆的手腕和大拇指的動作,隔天手腕竟異常疼痛, ... 復健科主治醫師丁睿宇表示,但在治療後,手腕仍然持續疼痛,才發現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udn/元氣網/科別/骨科.復健手腕痛就是媽媽手?專家說:不一定!可能是其他問題作祟!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20-06-2217:03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黃慧玫、諮詢專家/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丁睿宇圖片設計/Anita 24歲的陳先生(化名),平時工作忙碌、壓力大,為了紓壓,回家後習慣打手遊才入睡。

適逢周末,他花了比平時更多時間於遊戲中,而因為該遊戲需要反覆的手腕和大拇指的動作,隔天手腕竟異常疼痛,趕緊就醫。

許多飽受手腕疼痛的人,都以為自己是有媽媽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丁睿宇表示,但在治療後,手腕仍然持續疼痛,才發現是罹患與媽媽手截然不同的隔間症候群(IntersectionSyndrome)。

有許多的疾病會造成手腕疼痛,最常見的就是狄奎凡氏症(俗稱媽媽手),而隔間症候群因為引發疼痛的部位與媽媽手相似,容易造成診斷上的困難。

他直言,若沒有多加留意,有時候不容易區分兩者差別。

丁睿宇指出,隔間症候群又稱為槳手腕、交叉症候群、吱吱手腕等。

因為第一隔間的拇指外展長肌及伸拇指短肌,在往手部延伸時,會跨過第二隔間的橈側伸腕長短肌肌腱,在反覆摩擦下導致肌腱滑膜炎,使手腕橈側莖突出現疼痛。

因疼痛位置與媽媽手相近,而常被誤認是媽媽手。

丁睿宇解釋,媽媽手是第一隔間的拇指外展長肌及伸拇指短肌,兩條肌腱產生狹窄性的肌腱滑膜炎造成,因此,隔間症候群痛的位置會比媽媽手還要中間些。

發生隔間症候群者,在手腕近端靠近橈骨莖突會有疼痛、腫脹感,按壓時也會痛;在手腕和大拇指伸直時,也會感到疼痛且有摩擦聲。

隔間症候群常發生需要重複手腕屈曲伸直的人身上,例如從事划船、滑雪、羽球、網球、騎馬等。

隔間症候群發生率較媽媽手低,且男女發生率差不多,媽媽手則常發生於女性。

隔間症候群治療約3~4周可改善,而媽媽手只要1~2周就可緩解,因此,手腕疼痛若治療2周後仍痛,可考慮進一步檢查疼痛原因。

丁睿宇說,臨床上,會檢查手腕疼痛部位、手腕活動度、手腕腫脹區域等,以得到正確診斷。

此外,超音波檢查也可以協助診斷,藉由超音波可得知肌腱滑囊發炎的正確位置,再來進行明確診斷。

而隔間症候群本身有個特殊症狀,就是患者在手臂用力旋前、旋後時發出爆裂音,此點也可以與媽媽手來做區隔。

治療上,通常以保守型治療為主,包含充分休息與活動型態改變;藥物可選擇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普拿疼等;夜間則使用輔具暫時固定手腕,減少手腕活動。

若保守型治療無效後,可考慮接受局部類固醇注射來減低發炎改善症狀。

目前,復健治療對於隔間症候群沒有何種方式最有效的定論,但可以透過逐步的伸展拇指外展長肌、伸拇指短肌、橈側伸腕長短肌肌腱,同時鬆動手肘、手腕的關節都能逐步改善症狀。

丁睿宇提醒,倘若有手腕疼痛的症狀,再接受過保守治療後仍然疼痛,可以考慮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超音波檢查,來查明確切的病因,唯有正確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媽媽手隔間症候群復健運動傷害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KingNet國家網絡醫藥,是一結合醫療、藥品、保健、養生的行動網絡平台,並經營華人醫療界最具規模醫藥諮詢,擁有1500位專業醫療人員,提供民眾在線免費醫療諮詢,致力健康醫療衛教之推廣,深受民眾與醫界信賴。

網站擁有超過6萬筆中西藥藥典,及上萬筆常見疾病及醫護名詞,破解艱深的醫療與用藥相關專有名詞,讓醫療更貼近群眾!【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網站】:https://www.kingnet.com.tw/knNew/index.html【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kingmedical/延伸閱讀冬天運動避免傷身5大熱身運動將關節暖開復健之路有您伴精障藝術展天份頭痛醫頭很NG這類頭痛問題出在脖子單手廚房教撇步/下廚當復健中風病友也能做菜健身教練血淋淋的慘痛教訓:千萬不要以受傷換取經驗深蹲也入列!專家告訴你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手腕無力、扭力變差!骨科醫師提醒:可能是三角纖維軟骨撕裂所致!同類文章手指麻痛別輕忽腕隧道症候群放著不管恐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