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孩子的反抗行為 | 孩子 反抗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歷經或長或短的反抗行為,令父母既頭疼又難以管教,其實反抗期是孩子邁向獨立個體的轉折階段,只要了解他會反抗與憤怒的原因,站在以孩子為本位且 ...HappyRainy的部落格跳到主文你好,這是MayMayHuang在痞客邦的小天地:HappyRainy ^____^  同時歡迎母奶媽媽們加入                      FB社團「母奶娃娃考考妳」及痞克邦「仙女們的聚寶盆」        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Jul21Thu201102:51正視孩子的反抗行為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歷經或長或短的反抗行為,令父母既頭疼又難以管教,其實反抗期是孩子邁向獨立個體的轉折階段,只要了解他會反抗與憤怒的原因,站在以孩子為本位且放寬心應對,就能降低親子間的衝突,也減少教養上的挫折感。

   有些父母會發現,為什麼1歲半以前的寶貝都還算聽話、順從,但過了1歲半就開始經常、反覆性的反抗父母,總是愛把「不要」掛在嘴邊,信誼教基金會親職教育部主任譚合令指出,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6歲以前的寶貝幾乎每半年都會遇到一次「不穩定期」,所以,父母不應用自己的期待來認定孩子,而是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運用不同的互動模式對應每個不同的成長階段,主要希望提醒父母,事前了解孩子的想法,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試驗階段。

   我們不一定要用心理學裡所謂的嬰幼兒發展的「不穩定期」這個視框來看待孩子,因為在每個人生階段都可能出現各種不同的情緒反應,只是成人歷經社會洗鍊,較能收斂自己的脾氣,小孩卻不會,總是把狀態都寫在他的肢體、動作、表情與行為上。

而自主性萌芽的學步期階段,易因達不到心中想要的能力、言語又無法適切表達,更會產生憤怒與反抗行為,這是每個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也是父母普遍遇到的情況,不用過於緊張與挫折。

她提醒父母,勿一廂情願指望孩子能順從自己的腳步成長,反而要把孩子的反應當成是傳遞給父母的警訊,適切調整自己的腳步與教養方式,而能從獨舞跳入曼妙和諧的雙人舞,從中讓親子雙方都有所成長。

   孩子成長過程‧父母最清楚      譚合令強調,孩子的成長週期就跟成人的生理週期一樣,都有高潮與低潮的時候。

只是大人能預知自己的情緒感受,但孩子卻還不能,根據國外的調查指出,孩子通常每過半年就會出現情緒波動的現象,這時,父母常常會突然覺得自己孩子「變壞了」、「不乖了」,但是,每隔半年的情緒轉變是相當的正常,父母無須覺得憂心或氣憤,只要預先知道成長週期可能出現的行為反應,父母事前有心理準備,就能減少無謂的親子衝突。

   信任與了解是良性循環      父母養育小孩是一項極大的修鍊,透過與孩子的交手與自我反省,才能從中領悟、思考他情緒反應的起因,修正自己的腳步,「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孩子會從你對他的了解與反應,自然表現出良善的一面,但前提必須要能提供良善的環境與信任的態度,這樣就是一種良性循環,有助孩子在生活中逐漸養成正面的性格。

   自主萌芽的學步階段‧最難搞    「可怕的兩歲兒」這句話,相信很多父母聽過,不過,並不是每個兩歲兒都那麼可怕,也或許不到兩歲,就已經開始出現大人眼中的叛逆行為,成人會覺得突兀是因為原本百依百順、仰賴自己的小天使,竟然開始有自己的意見了!剛出生的嬰幼兒,可塑性強,是非觀念泰半來自於父母的想法與反應,除了天生氣質影響外,對事情的反應是由最親近的照護者塑造而成,在只會表達生理需求的嬰幼兒階段,自主性相對是低的,可是到了學步期,自主性萌芽,但肢體動作、語言表達、各方面協調仍不純熟,就常因能力不足而挫折生氣,氣自己,也氣父母。

   讓他自己動手做      這個階段多半已經有了自我的概念,開始察覺與他人的不同,對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充滿興趣,凡事都想「自己動手做」,卻常常因為做不來而洩氣、發火,此外,也可能因為父母不想增添收拾善後的麻煩,或已經習慣幫他打理,反而無法忍受孩子自己動手做,而生衝突。

她提醒,這個階段教育最好的方法是「順著他毛髮的方向梳理」,如果逆毛而上,在親子互動的道路上一定崎嶇,所以,父母要掌握孩子自主性的萌芽,懂得適時放手,讓他有機會自己動手做,協助成就應有的能力。

  舉例來說,當孩子第一次想要自己拿湯匙吃飯時,許多父母怕他把衣服、環境弄髒弄亂,便捨棄讓他自我探索與學習的機會,這樣就限制了他學習生活自理的能力,造成後來已3、4歲了,卻還要父母親餵食。

這多半都是錯過了最想學習的階段,如此一來,日後會格外辛苦。

在學步期階段,把生活中的事情分段進行,讓孩子有參與機會,你就會發現孩子的參與愈多,他的成就感愈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