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體出血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 玻璃體出血恢復

在糖尿病病人,眼底出現新生血管是玻璃體出血的一個先兆。

因出血引起的視力下降,部分患者不能靠血液自行吸收而恢復。

玻璃體出血診斷. 玻璃體出血引起的玻璃體 ...健康猴健康問答健康經驗疾病百科飲食百科疾病查詢玻璃體出血的症狀和治療方法玻璃體出血症狀玻璃體出血的症狀、體征、預後和併發症主要取決於引起出血的原發病和出血量的多少,出血的次數等因素。

自發性出血常突然發作,可以是很少量的出血,多者形成濃密的血塊。

少量出血時,病人可能不自察覺,或僅有“飛蚊症”;較多的出血發生時,病人發覺眼前暗影飄動,或似有紅玻璃片遮擋,反覆出血的病人可自覺“冒煙”,視力明顯下降。

眼科檢查,在出血較少,不致影響裂隙燈觀察時,可以看到紅細胞聚集於玻璃體凝膠的支架中,呈檸檬色塵狀。

中等量的新鮮出血可呈緻密的黑色條狀混濁。

大量出血致眼底無紅光反射,視力下降至光感。

玻璃體出血病因外傷性(35%):在眼外傷中,眼球穿孔傷或眼球鈍挫傷都可造成外傷性玻璃體出血。

在角鞏膜穿孔傷、鞏膜穿孔和眼後節的滯留性異物傷,玻璃體出血的發生率很高。

眼球鈍挫傷造成的眼球瞬間形變可致視網膜脈絡膜破裂而出血;前部玻璃體出血可由睫狀體部位損傷所致。

自發性(30%):自發性玻璃體出血的疾病較多,包括視網膜脈絡膜的炎性、變性或腫瘤性疾病。

一些血液系統疾病如白血病、視網膜劈裂症也可導致玻璃體出血,但較為少見。

糖尿病(30%):在糖尿病病人,眼底出現新生血管是玻璃體出血的一個先兆。

因出血引起的視力下降,部分患者不能靠血液自行吸收而恢復。

玻璃體出血診斷玻璃體出血引起的玻璃體後脫離,在超聲圖像診斷時應與視網膜脫離相鑒別,脫離的視網膜常呈高振幅的回聲,在改變敏感度時,視網膜回聲變化不大,脫離的視網膜常可追蹤到附著處或視盤,在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會呈現出牽拉的形態,在單純的玻璃體後脫離,玻璃體後界面在眼球轉動時有明顯的後運動,降低機器的敏感度時回聲振幅減弱。

玻璃體出血治療玻璃體出血西醫治療藥物治療在大多數病例,玻璃體出血的自發吸收需要4~6個月時間,雖然視網膜前出血可在數天至數周之間約會散。

因此,在開始治療之前,一般認為應觀察3~4個月,如果在這期間玻璃體混濁沒有明顯減輕,說明自發吸收緩慢或完全吸收的可能性較小。

藥物療法試圖促進血液的吸收。

但尚無一種藥物確認有肯定的療效。

由於玻璃體出血的病例各不相同,難以進行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來評價某一藥物或非手術療法的效果。

文獻中報告較多的是尿激酶玻璃體內注射。

應用尿激酶的機理是,此酶能激活血塊中的纖維蛋白溶解酶原,使血塊溶解破碎,還可能增加眼部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促進血液吸收。

玻璃體注射可在散瞳、局麻下進行,作2條直肌的牽引縫線固定眼球,術前給0.5g醋氮酰胺口服以降低眼壓,在注射前也可行前房穿刺軟化眼球,然後通過睫狀體平部向玻璃體內注射0.3ml尿激酶25000ploug單位(蒸餾水溶解)。

在6~8周後,如果玻璃體仍不透明,可再重複注射一次。

玻璃體內注射尿激酶後常引起前房積膿,需要3~6天才能消退。

眼壓也可能有一過性升高,可在術後1~2周內口服醋氮酰胺0.25g,每日4次。

Campman-Smith治療27例(34眼),10眼視力進步,10眼無變化,3眼惡化。

陳道瑜等採用結膜下注射法,療效與上述結果近似。

在動物實驗中,Koziol等給猴眼玻璃體內注射尿激酶22500CTA單位,結果對玻璃體血液的清除無明顯作用。

在未經過嚴格病例對照的報告中,對出血吸收緩慢的病人,用尿激酶6000~10000IU作球旁注射,每週1次,共8~10次,取得一定療效。

其它藥物,包括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復方中藥製劑,如復方丹參液、復方樟柳鹼也在臨床中應用,其療效有待進一步評價。

物理療法曾有報告用超聲波治療玻璃體出血,但實驗表明,完全劑量的超聲波無加速血液吸收的作用。

Coleman等認為,超聲波能促進玻璃體膜的吸收。

氬激光也曾試用於擊射玻璃體內的凝血塊,可使血塊氣化、鬆解離解,紅細胞破裂,巨噬細胞活力增強,血液的吸收加速。

但可能僅適用於有明顯的凝血塊而且周圍介質透明的病例。

手術治療玻璃體切除術最適宜於眼外傷(如挫傷、裂傷、穿孔傷或破裂傷)引起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