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防護中心 | 皮膚癌

於二零一七年錄得的皮膚癌新症共有1190 宗, 非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分別佔1101 宗及89 宗。

按皮膚癌症類別劃分每十萬人口計算的粗發病率分別 ...Skiptocontent皮膚癌皮膚癌2020年5月20日引言皮膚癌包括非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

於二零一七年錄得的癌症新症當中,有3.6%屬皮膚癌個案。

發病率於二零一七年錄得的皮膚癌新症共有1190宗,非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分別佔1101宗及89宗。

按皮膚癌症類別劃分每十萬人口計算的粗發病率分別為非黑色素瘤的14.9及黑色素瘤的1.2。

而按每十萬標準人口計算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則分別為非黑色素瘤的7.6及黑色素瘤的0.7。

發病率趨勢由一九八三年至二零一七年 ,整體皮膚癌(非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並沒有明顯趨勢,然而非黑色素瘤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於一九八三年至二零一七年期間則呈上升趨勢。

 一九八三年至二零零零年皮膚癌的新症數目 (檢視)二零零一年至二零一七年皮膚癌的新症數目 (檢視)一九八三年至二零零零年皮膚癌的粗發病率 (檢視)二零零一年至二零一七年皮膚癌的粗發病率 (檢視)一九八三年至二零一七年皮膚癌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註:*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是根據GPEDiscussionPaperSeries:No.31,EIP/GPE/EBD,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1刊載的標準世界人口而編製。

 以上圖內自一九九六年起與人口有關的統計數字,是根據以「居住人口」方法取代「廣義時點」方法所得出的人口估計數字編製。

 由二零零一年起,疾病及死因分類乃根據《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CD)第十次修訂本。

二零零一年及以後的數字未必可與以往年份根據ICD第九次修訂本所編製的數字互相比較。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衞生署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死亡率於二零一八年,共有72人死於皮膚癌,佔癌症死亡總數的0.5%,非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分別佔27宗及45宗。

按皮膚癌症類別劃分每十萬人口計算的粗死亡率分別為非黑色素瘤的0.4及黑色素瘤的0.6。

而按每十萬標準人口計算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則分別為非黑色素瘤的0.1及黑色素瘤的0.3。

死亡率趨勢由一九八一年至二零一八年,整體皮膚癌(非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並沒有明顯趨勢。

由一九八一年至二零一八年,非黑色素瘤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呈下降 趨勢,而黑色素瘤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則呈上升趨勢。

一九八一年至二零零零年皮膚癌的登記死亡數目 (檢視)二零零一年至二零一八年皮膚癌的登記死亡數目 (檢視)一九八一年至二零零零年皮膚癌的粗死亡率 (檢視)二零零一年至二零一八年皮膚癌的粗死亡率 (檢視)一九八一年至二零一八年皮膚癌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註:*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是根據GPEDiscussionPaperSeries:No.31,EIP/GPE/EBD,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1刊載的標準世界人口而編製。

 以上圖內自一九九六年起與人口有關的統計數字,是根據以「居住人口」方法取代「廣義時點」方法所得出的人口估計數字編製。

  由二零零一年起,疾病及死因分類乃根據《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CD)第十次修訂本。

二零零一年及以後的數字未必可與以往年份根據ICD第九次修訂本所編製的數字互相比較。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衞生署皮膚癌在ICD第九次修訂本中編碼是172-173,而在第十次修訂本中編碼則為C43-C44。

黑色素瘤在ICD第九次修訂本中編碼是172 ,而在第十次修訂本中編碼則為C43。

非黑色素瘤 在ICD第九次修訂本中編碼是173,而在第十次修訂本中編碼則為C44。

什麼是皮膚癌?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其結構分為三層:最外層的是表皮、深層的真皮及皮下組織。

皮膚表皮由三種細胞構成,包括基底細胞、鱗狀細胞及黑色素細胞。

皮膚癌的名稱是按出現癌變的細胞而命名的,最常見的有兩種,分別為非黑色素瘤(包括基底細胞瘤、鱗狀細胞瘤)及黑色素瘤。

其他較不常見的皮膚癌可源自汗腺和毛囊。

我較易患上皮膚癌嗎?患皮膚癌的風險因素包括:長期接觸陽光的紫外線,或其他來源如日光燈及人工曬燈床有白皙、容易灼傷和不會曬黑的皮膚有紅色或金色的頭髮和較淺色的眼睛身上有很多痣身上有色斑,例如日光性角化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