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 皮膚癌

常見的皮膚癌有三種: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

皮膚癌常常沒有症狀,不痛不癢。

皮膚癌的成因主要與紫外線曝曬(長期曬太陽) 有關連,好發於須 ...皮膚癌早期診斷的重要性皮膚科  胡楚松主治醫師(100年10月)常見的皮膚癌有三種: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

皮膚癌常常沒有症狀,不痛不癢。

皮膚癌的成因主要與紫外線曝曬(長期曬太陽)有關連,好發於須經常在戶外工作的人。

其他原因包括輻射線、燒傷或慢性疤痕、慢性砷中毒、免疫力下降(例如器官移植病人或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的病人)及某些基因遺傳疾病。

基底細胞癌(basalcellcarcinoma)是皮膚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它好發於老年人,有可能是單顆或數顆,臉部最常見。

外觀為紅色、肉色或黑色的腫瘤,而且會逐漸長大。

有時候出現潰瘍、流血。

在腫瘤周圍可看見微血管的擴張。

雖然內部器官轉移很罕見,可是基底細胞癌具有局部侵略性,有可能導致嚴重的組織破壞(例如骨頭、神經)。

鱗狀細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為皮膚第二常見的惡性腫瘤。

也好發於老年人,有可能是單顆或數顆,在日曬部位(特別是臉部)最常見。

外觀為紅色或肉色的腫瘤或潰瘍,而且逐漸長大,腫瘤上面有時會有一層鱗狀皮屑覆蓋。

鱗狀細胞癌有低機率可能導致內部器官轉移。

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是最惡性的皮膚癌,非常容易轉移,死亡率高。

中老年人較常見,可是在所有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而且在身體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病。

亞洲人種(包括台灣人)較常發生於手腳掌或手腳指甲。

大多數顏色為黑色或咖啡色,偶而是紅色或肉色(amelanoticmelanoma非色素性黑色素瘤)。

接近一半是從良性黑痣演化而來,有時候難以與良性黑痣作區分。

惡性黑色素瘤的特徵包括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衡,直徑大於0.6cm,及逐漸變大變凸。

惡性黑色素瘤在早期時就有可能轉移至局部淋巴結及內部其他器官(包括肝、肺、腦、骨骼)。

為避免錯過治療時機,皮膚癌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皮膚是最容易被人觀察到的器官,如果能夠經常檢查自己的皮膚,就能及早發現。

皮膚癌的預後與是否能夠早期診斷有很密切的關係。

如果能夠在腫瘤還小、還沒轉移之前治療,就有可能痊癒。

可是如果腫瘤已經變大而且已轉移至淋巴結及內部其他器官,則存活率就很低。

如果有新發現的皮膚腫瘤,逐漸長大的皮膚腫瘤,或出現潰瘍或流血、長期無法癒合(超過一個月)的潰瘍傷口應儘快到皮膚科就診。

另外,民眾們應該定期檢查身上黑痣的變化,如果發現形狀或顏色不規則的黑痣,大於0.6公分或是變大的黑痣(尤其是手腳掌的黑痣),應儘早看皮膚科專科醫師。

皮膚癌的治療方式有幾種。

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如果能夠早期發現診斷,通常只需做手術切除,治癒率很高(接近百分之百)。

惡性黑色素瘤治療比較困難,除了手術切除,比較晚期的惡性黑色素瘤需作截肢、淋巴腺切除、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及免疫治療。

如果惡性黑色素瘤已經轉移到內部器官,即使經過治療,死亡率還是很高。

要預防皮膚癌的發生,防曬很重要。

太陽大時出門要帶帽子,穿長袖衣褲,並擦防曬乳液。

南台灣包括高雄地區太陽比較大,而且很多居民都曾經從事過農業工作,有累積紫外線曝曬很多年的歷史,因此皮膚癌的發生率比較高。

所以住高雄的民眾應定期作皮膚檢查。

【回本期目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