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醫學生專區 | 其他傳染病

第五類傳染病:24小時內通報. 伊波拉病毒出血熱、馬堡病毒出血熱、拉薩熱、裂谷熱、黃熱病. *其他傳染病:24小時內通報.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HIV感染未 ...:::訓練課程講義與教案區 實習醫學生感染管制須知一、院內發燒通報(一)病患-依目前發燒級數(0、A、B、C級)通報:1.急診:非住院個案無法從「凱旋系統」通報,所以急診若發現有病患體溫≧38℃,需登錄於「急診發燒病患登錄本」,此登錄本放於急診診間。

若急診個案轉住院,則以住院床號通報,病患由醫師評估與檢查後向感委會主席或其授權代表(如例假日等非上班時間由值班主任決定)報告後,才決定是否將個案轉至7B隔離病房。

2.住院:住院病患連續測量二次(二次間隔30分鐘,暫勿給退燒藥)體溫≧38℃,從『體溫作業』→病患發燒紀錄項目下通報,病患由醫師評估與檢查後向感委會主席或其授權代表(如例假日等非上班時間由值班主任決定)報告後,才決定是否將個案轉至7B隔離病房。

(二)員工-依目前發燒級數(0、A、B、C級)通報:員工體溫≧38℃,自『體溫作業』→『員工發燒通報表』項目下通報。

(三)實習醫學生若體溫≧38℃請向教學總醫師通報二、法定傳染病(包含疑似)個案通報(一)門、急診病患:若有發現疑似法定傳染病個案,電話聯繫感管師處理。

(二)住院病患:與上同。

(三)各類法定傳染病與通報時效:*第一類傳染病:24小時內通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天花、鼠疫、狂犬病、炭疽病、H5N1流感*第二類傳染病:24小時內通報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白喉、霍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傷寒、副傷寒、小兒麻痺症、急性無力肢體麻痺、桿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西尼羅熱、瘧疾、屈公病、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症候群、德國麻疹、麻疹、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漢他病毒症候群、漢他病毒出血熱、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流行性斑疹傷寒*第三類傳染病:7天內通報結核病、癩病、日本腦炎、百日咳、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破傷風、新生兒破傷風、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急性病毒性肝炎【(除A型外)、B型、C型、D型、E型、未定型,已檢驗       血清型標記】、退伍軍人病、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梅毒、淋病、腮腺炎*第四類傳染病:1.    24hrs內通報:疱疹B病毒感染症、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肉毒桿菌中毒2.    7天內通報: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地方性斑疹傷寒、Q熱恙蟲病、萊姆病、兔熱病、貓抓病、水痘、流感併發重症、弓形蟲感染症3.    1個月內通報:庫賈氏病*第五類傳染病:24小時內通報伊波拉病毒出血熱、馬堡病毒出血熱、拉薩熱、裂谷熱、黃熱病*其他傳染病:24小時內通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HIV感染未發病、HIV感染已發病AIDS*其他:非法定傳染病,診斷後為疑似者應儘速通報三、一般傳染病通報1.    此部分是針對院內常見的傳染病,例如:疥瘡、腹瀉(一天腹瀉三次以上或連續腹瀉三天)、呼吸道感染、阿米巴血清抗體效價≧128、食物中毒等,病患或工作人員出現以上症狀時,須於『一般傳染病作業』→一般傳染病(病患)或一般傳染病員工項目下通報。

2.    實習醫學生請向教學總醫師通報。

四、院內感染個案通報病房若發現住院病患有以下感染情形,請協助通報督導醫師:1.    泌尿道感染:有症狀UTI、無症狀菌尿症等。

2.    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膿瘍、膿胸等。

3.    血流感染:菌血症、敗血症、敗血性休克等。

4.    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疥瘡、皮膚有膿皰、水泡、壞死性蜂窩組織炎、褥瘡感染、燒傷感染、乳房炎等。

5.    腸胃系統感染:腸胃炎、肝炎、腸胃道感染等。

6.    眼、耳、鼻、喉以及嘴部之感染:結膜炎、結膜炎以外之眼部感染、外耳炎、中耳炎、內耳炎、乳突炎、口腔感染、竇炎、咽炎、喉炎、會厭炎等。

7.    生殖系統感染:子宮內膜炎、(睪丸、副睪丸、前列腺、卵巢、陰道或骨盆組織)之感染等。

8.    全身性感染: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水痘等。

五、咳嗽五天以上通報1.    員工:若有連續咳嗽五天以上同仁,需從『發現咳嗽者名單維護(員工)』項目下通報,單位主管追蹤同仁的健康狀況,若有檢驗異常,需與感管師聯繫,以便瞭解同仁的就醫情形。

2.    病患:若有連續咳嗽五天以上病患,醫師或護理人員需由『發現咳嗽者名單維護(病患)』項目下通報,但病患追蹤的部分由病房的護理師(兼任感管師)或護理長來執行,若有檢驗異常,需與感管師聯繫,以便瞭解病患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