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改寫國際整外教科書,如今擔心台灣未來沒醫師開刀 魏 ... | 莊垂慶手術費用

總是詳細和病人解說手術及術後情況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特聘教授、中研院 ... 魏福全說,那時因為台灣已有勞保,受傷的勞工們不必擔心費用的問題,可以 ...評論登入專題搜尋攝影書籤多媒體贊助議題訂閱搜尋搜尋書籤登入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健保的崩時代手術房守夜者的心聲他曾改寫國際整外教科書,如今擔心台灣未來沒醫師開刀──魏福全看見的健保價值和困境總是詳細和病人解說手術及術後情況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特聘教授、中研院院士魏福全,認為無論是個人或團隊的成就,都是當年健保開辦與醫院支持下的累積成果。

(攝影/余志偉)生活.醫藥9/27/2020文字陳潔楊惠君攝影余志偉林彥廷醫療人物專訪社會觀察健保生活.醫藥9/27/2020文字陳潔楊惠君攝影余志偉林彥廷醫療人物專訪社會觀察健保生活.醫藥9/27/2020文字陳潔楊惠君攝影余志偉林彥廷醫療人物專訪社會觀察健保「整形(美容)與重建(燒燙傷和癌症術重建等),就像是鳥兒的兩支翅膀,少了一邊、鳥兒就飛不動了。

」這是國際醫學期刊對整形外科不同發展精確的形容。

但在台灣,自費的醫美整形風風火火,吃力不討好的重建整形山河日下;其他外科系亦然,有高價新科技的次專科開始回溫,複雜不討好的愈來愈冷寂。

沒有人比75歲的整形外科耆宿魏福全體悟更深刻。

他是台灣首位以外科醫師身分當選中研院院士者,多項技術仍是醫學教科書的範本,讓台灣成為國際整外顯微手術的訓練中心。

而今,他眼見台灣曾獨領風騷的顯微重建外科領先地位在下滑中,近年顯少露面的他受訪說「健保,讓台灣人有尊嚴」,但長年對專業技術給付不重視,也讓醫療發展就像鳥兒「失去一支翅膀」般,搖搖晃晃。

韓劇《機智醫生生活》從韓國熱到台灣,醫療職人劇中決戰生死現場的醫療人員,總能引起觀眾共鳴。

值得玩味的是,劇裡5個主角醫師全是外科系,分別是一般外科、小兒外科、婦產科、胸腔外科和神經外科,一般外科的住院醫師還名為「張冬天」,如同是外科系醫師勢微的現代醫療啟示錄,拉到健保生態下的台灣,格外有感。

首名中研院外科醫師院士,門診就像「聯合國」Fill1國際知名的整型外科顯微重建領域權威魏福全,在診間仔細說明手術細節,一旁總是有外籍見習醫師共同參與。

(攝影/余志偉)掙扎了兩週,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特聘教授、中研院院士魏福全才點頭受訪。

老醫師在電話裡禮貌致歉,說自己立場為難,個人生涯已獲得許多回饋,自己心中沒有抱怨,「但為了年輕醫師的未來,我覺得還是該出面說些話。

」魏福全是台灣醫療起飛和外科當道的縮影。

他名列美國整形外科學會史上前20名創新發明者,開發腓骨移植讓外傷患者避免截肢、以腳趾再植斷掉的手指、用大腿骨皮瓣重建舌癌和口癌腔患者因腫瘤切除的顏面,多項手術和解剖學都是世界創新,至今仍是國際主流手法。

2010年「馬尼拉人質事件」下顎中槍的生還者易小玲移植重建,是他揚名國際的代表作之一。

易小玲在香港、韓國歷經33次失敗手術後,來到台灣由魏福全執刀,才終獲矯治,手術後一個月,就能正常飲食。

2012年魏福全獲選中研院院士,不僅是台灣第一位、也是唯一位外科醫師院士。

當時有些支持的重量級院士說,「院士們都學有專精,但在各種專長的領域中,我們想一想,有沒有比魏教授走得更在世界前端的?」魏福全門診中跟診的醫師永遠像聯合國,即便今年因COVID-19(亦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影響國際交流,仍有3名外籍醫師共同見習。

魏福全看診時,一邊盯著眼前病人的X光片,一邊用英文跟見習醫師們討論手術細節,有共識後,轉過身切換成國台語頻道對病人解釋。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醫院,可以完成這麼多件、有高水準的顯微重建手術!」自去年7月慕名來到魏福全麾下,已待了一年的義大利頭頸外科醫師Flippo說,在來到台灣之前,他看了好幾部魏福全的手術影片,都與頭頸部重建有關,毫不猶豫的選擇申請到這個世界顯微重建的最高殿堂學習。

直到今天,魏福全每週一、三仍親自替病人手術。

採訪的前一天,他替一名「造釉細胞瘤造釉細胞瘤是口腔顎部常見的顎骨腫瘤,若放任其生長,細胞瘤會持續破壞周邊骨頭與組織,可能導致臉部畸形及張口、吞嚥、咀嚼困難等;若惡性轉移,則可能危及生命。

」病患開刀,造釉細胞瘤長在牙床上,雖不會轉移但破壞性強,可能導致骨頭斷裂、嘴巴歪掉。

「這是一種非常精細、困難的手術,我們會將病人小腿的腓骨連著血管一起拿下來,為了吻合下巴,再將骨頭切斷,但血管卻不能切斷;擺位到頷骨後,在顯微鏡下將腓骨血管與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